首页 >> 甄选问答 >

轻诺寡信典故

2025-07-08 03:23:44

问题描述:

轻诺寡信典故,时间紧迫,求直接说步骤!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8 03:23:44

轻诺寡信典故】“轻诺寡信”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轻诺寡信,多求,少与。”意思是轻易许诺,却很少兑现承诺,形容人不守信用。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说话不负责任、不讲诚信的人。

在古代,诚信被视为立身之本,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而“轻诺寡信”则恰恰违背了这一原则,不仅损害个人信誉,也影响社会风气。因此,古人常常以此作为警示,提醒人们要言而有信,谨言慎行。

一、典故背景

“轻诺寡信”最早见于《左传》,其中记载的是晋献公时期的故事。当时,晋国大夫里克劝谏晋献公不要轻率地答应别人的要求,因为一旦答应了,就应当履行,否则就会失去民心。他指出:“轻诺寡信,多求,少与。”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是轻易许诺,但很少兑现,那么他最终会失去人们的信任。

二、成语释义

词语 含义
轻诺 轻易地许诺
寡信 缺乏信用,不守承诺

整体意思:指一个人说话太随便,轻易做出承诺,但事后却不履行,缺乏诚信。

三、使用场景

场景 使用示例
批评他人失信 “你这样轻诺寡信,以后谁还敢相信你?”
自我反思 “我以前做事太冲动,轻诺寡信,现在才明白诚信的重要性。”
教育引导 “我们要从小培养诚信意识,避免成为轻诺寡信之人。”

四、相关名言

名言 出处
“人无信不立。” 《论语》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信,国之宝也。” 《左传》

五、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轻诺寡信”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商业合作、人际关系中,一些人为了短期利益而忽视诚信,导致信任危机。因此,弘扬诚信精神,倡导“言而有信”,不仅是道德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六、总结

“轻诺寡信”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值得警惕的行为方式。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谨慎承诺,一旦承诺就要努力去实现,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之一,只有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项目 内容
成语 轻诺寡信
出处 《左传·僖公十五年》
含义 轻易许诺,却很少兑现,缺乏信用
用法 批评失信行为,强调诚信重要性
现实意义 倡导诚信,维护社会信任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典故,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