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而不闻的闻是什么意思】“听而不闻”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虽然耳朵能听见声音,但并没有真正去理解或接受信息。这个成语出自《礼记·大学》:“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食而不知其味。”意思是说,人虽然有感官功能,却没有真正用心去感知或理解。
那么,“听而不闻”的“闻”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将从字义、语境和实际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字义分析
| 字词 | 含义 | 解释 |
| 听 | 耳朵接收声音 | 表示用耳朵听到声音 |
| 不 | 表示否定 | 没有、不 |
| 闻 | 听到、听见 | 在这里引申为“听到并理解” |
“闻”的本义是“听到”,但在“听而不闻”中,它不仅仅指“听到”,而是强调“听到后是否理解或接受”。
二、语境解释
在古代文献中,“听而不闻”常用于批评那些只注重表面行为,却不思考、不理解的人。例如:
- 《礼记·大学》中提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食而不知其味。”
- 现代使用中,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人在听别人说话时,虽然耳朵在听,但心思不在,没有真正理解内容。
三、实际应用与延伸意义
| 应用场景 | 含义说明 |
| 教育领域 | 学生上课时只听不思,无法掌握知识 |
| 工作沟通 | 上级讲话,下属只是“听”,并未理解任务要求 |
| 日常生活 | 朋友倾诉,对方只是“听”,没有共情或回应 |
四、总结
“听而不闻”中的“闻”,并非单纯的“听到”,而是强调“听到后是否理解、接受或反应”。它是一种对注意力不集中、缺乏理解力的状态的描述。
五、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听而不闻 |
| 出处 | 《礼记·大学》 |
| “听”的含义 | 耳朵接收声音 |
| “闻”的含义 | 听到并理解 |
| 整体含义 | 虽然听到,但没有真正理解或接受 |
| 延伸意义 | 批评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思考能力 |
| 使用场景 | 教育、工作、人际沟通等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听而不闻”不仅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种心理状态的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努力做到“听而能闻”,即不仅要“听”,更要“理解”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