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另一句是什么】一、
“树秀于林,风必摧之”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谚语,常用来比喻过于突出或显露的人容易招致非议或打击。这句话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中的一段话:“夫物盛则衰,日中则移,月盈则亏,乐极则悲,此自然之理也。故曰:‘树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古人对“出头鸟”现象有着深刻的认识,强调低调做人、避免锋芒毕露的重要性。
那么,“树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另一句是什么呢?答案是: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这两句话共同构成了一种处世哲学,提醒人们在社会中要懂得收敛锋芒,避免因过于突出而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二、表格展示
原句 | 出处 | 含义解释 | 对应句子 |
树秀于林 |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 比喻一个人过于突出,容易引起他人的嫉妒或攻击 | 行高于人 |
风必摧之 | —— | 指风会吹倒高大的树木,象征外界的阻力或打压 | 众必非之 |
三、延伸思考
“树秀于林,风必摧之”不仅是一种历史智慧,也是现代职场、社交中值得借鉴的道理。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过于张扬、不谦逊的表现往往容易引发他人不满,甚至招致排挤。
因此,学会“藏锋守拙”,在适当的时候保持低调,是一种成熟的表现。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隐藏自己的才华,而是要在合适的时机展现自己,避免无谓的冲突。
四、结语
“树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不仅是古人的智慧结晶,更是现代社会中值得深思的人生哲理。了解并运用这些道理,有助于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更加从容、稳健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