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山行的原文及翻译】一、
《鲁山山行》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一首山水诗,描绘了作者在鲁山(今河南鲁山县)游览时所见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本篇文章将提供《鲁山山行》的原文,并对其进行逐句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容与情感。文章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对比阅读与学习。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 我正适合这野外的情趣,千山起伏高低不一。 |
晴川历历树,芳草萋萋洲。 | 阳光下的平川清晰可见树木,芳香的草地覆盖着沙洲。 |
闲依农圃邻,偶似柴门幽。 | 闲散地靠近农田菜园,偶然像是住在柴门边的幽静之处。 |
老翁七十自耕稼,小女随家学种麻。 | 老人七十岁还自己耕种,小女儿跟着家里学习种麻。 |
朝出一壶酒,暮归三亩田。 | 清晨带一壶酒出门,傍晚回到三亩田中。 |
非关故园念,此地有清辉。 | 不是因为思念故乡,而是这里有着清澈的光辉。 |
三、诗歌赏析
《鲁山山行》通过描写自然风光与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质朴生活的向往。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处处透露出一种淡泊、安详的心境。梅尧臣以白描手法写景,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出他“平淡而有味”的诗歌风格。
四、结语
《鲁山山行》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抒情诗。它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与对心灵自由的追求。无论是作为文学欣赏还是教学参考,这首诗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如需进一步了解梅尧臣的其他作品或相关背景,可继续查阅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