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心的名词解释】一、
“绒毛心”是医学术语,常用于描述心脏外膜(心外膜)在特定病理状态下发生的一种特殊改变。这种病变主要见于某些感染性或炎症性疾病,尤其是结核性心包炎。其特征是心外膜表面形成一层细小、绒毛状的纤维素沉积物,外观类似绒毛,因此得名“绒毛心”。
该病通常与心包积液相关,可能引起心脏功能受限,严重时可导致心包填塞。诊断多依赖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和病理学检查。治疗以抗感染、抗炎为主,必要时需进行心包穿刺或手术。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绒毛心 |
英文名称 | Fibrinous Pericarditis / Velvety Heart |
定义 | 心外膜表面因炎症反应出现纤维素性渗出,形成绒毛状结构的病理状态。 |
常见病因 | 结核性心包炎、病毒性心肌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
临床表现 | 胸痛、呼吸困难、心包积液、心音减弱等。 |
典型症状 | 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心率增快、颈静脉怒张等。 |
诊断方法 | 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包穿刺液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
治疗方法 | 抗感染、抗炎、心包穿刺引流、必要时手术治疗。 |
并发症 | 心包填塞、心力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等。 |
预后情况 |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延误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
三、注意事项:
“绒毛心”虽为专业术语,但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其成因、表现及处理方式,有助于及时识别并干预相关疾病,避免病情恶化。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