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闻达于诸侯原文介绍】“不求闻达于诸侯”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写的内容。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淡泊名利、不追求功名富贵的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他忠心辅佐刘备、为国效力的高尚情操。
一、原文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北伐曹魏之前,向后主刘禅所写的一篇奏章,内容真挚感人,情感深沉,语言朴实,是古代文言文中的典范之作。
其中,“不求闻达于诸侯”一句出现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原文如下: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先帝不以臣卑微,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这段话的意思是:我原本只是一个平民,在南阳种田度日,只想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追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达。
二、关键信息整理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出师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
作者 | 诸葛亮 |
朝代 |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 |
原文句子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含义 | 表达自己出身低微,不追求功名利禄,只愿安分守己。 |
背景 | 诸葛亮在北伐前写给刘禅的奏章,表达忠诚与责任感。 |
情感基调 | 真挚、谦逊、感恩、忠诚 |
三、文化意义与影响
“不求闻达于诸侯”不仅是诸葛亮个人品格的体现,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的一种理想人格。在乱世之中,许多有志之士都怀有建功立业的理想,但诸葛亮却选择低调做人、踏实做事,这种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一句也被广泛引用,成为形容人淡泊名利、甘于平凡的经典语句。
四、结语
“不求闻达于诸侯”虽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谦逊与忠诚,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淡泊名利、坚守初心的榜样。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