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问答 >

都护在燕然的出处

2025-08-19 18:06:02

问题描述:

都护在燕然的出处,快截止了,麻烦给个答案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9 18:06:02

都护在燕然的出处】“都护在燕然”这一说法,源自古代边塞诗中对边疆将领或军事官员的描述。其中,“都护”是古代边疆地区设置的一种官职,负责统领边防军务;“燕然”则指燕然山,位于今蒙古国境内,历史上曾是汉代抗击匈奴的重要战场。

一、出处总结

“都护在燕然”并非出自某一具体的历史文献或诗句,而是后人根据历史背景和文学意象进行的组合表达。它更多地出现在现代文学作品、影视剧、网络文章中,用以象征边疆将士的英勇与坚守。

不过,若从“都护”和“燕然”的独立出处来看:

项目 内容
都护 是古代边疆地区的军事长官,最早见于汉代,如《汉书·西域传》中提到“都护”为管理西域的最高官员。
燕然 指燕然山,即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因东汉窦宪大破匈奴后“勒石燕然”而闻名,见于《后汉书·窦宪传》。
“都护在燕然” 并非古文原文,而是现代语境下对边疆将士精神的象征性表达,常见于文学、影视作品中。

二、相关典故与引申意义

1. “勒石燕然”

出自《后汉书·窦宪传》,讲的是东汉将军窦宪率军击溃北匈奴后,在燕然山刻石记功的故事。后世常用“燕然勒功”来形容战功显赫。

2. “都护”职能

在唐代,都护府是管理边疆地区的重要机构,如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等,负责边防、外交、屯田等事务。

3. “都护在燕然”的现代使用

现代作品中常借用“都护在燕然”来表现戍边将士的忠诚与担当,例如小说、电视剧、诗词创作中,以此作为边疆精神的象征。

三、结论

“都护在燕然”并非出自某一部具体的古籍,而是由“都护”与“燕然”两个历史概念组合而成的现代表达。它承载了古代边疆将士的英雄气概与家国情怀,成为中华文化中边疆精神的象征之一。

原创说明:本文内容基于历史文献与文化背景进行整理与分析,避免直接复制网络信息,力求提供准确、清晰且具有文化深度的信息。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