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是多少岁】在我国,未成年人的界定是法律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刑事责任、教育权利等多个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未成年是指未达到法定成年年龄的自然人。
一、总结
根据现行法律,我国法律规定的未成年人年龄为未满18周岁。也就是说,从出生到18岁生日当天,均属于未成年人范畴。这一年龄界限在多个法律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
- 民事行为能力: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刑事责任: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承担刑事责任,但14-16周岁对特定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 受教育权:义务教育阶段一般为6至15岁,但未成年人享有持续接受教育的权利直至完成高中阶段。
二、相关法律条款及年龄划分表
| 法律名称 | 条款内容 | 年龄范围 | 说明 |
| 《民法典》 | 第十七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 | 0 - 17岁 | 未成年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 《刑法》 | 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14 - 15岁 | 对特定犯罪需负刑事责任 |
| 《未成年人保护法》 | 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 0 - 17岁 | 明确法律定义 |
| 《义务教育法》 | 第二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 6 - 14岁 | 义务教育阶段 |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第三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放任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 | 0 - 18岁 | 限制未成年人活动范围 |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法律明确将未满18周岁的自然人界定为未成年人。这一年龄标准在法律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旨在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其健康成长。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