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古道热肠的解释】“古道热肠”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性格正直、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那些在他人有困难时愿意伸出援手、乐于助人的人。
“古道”指的是古代的道德风尚,强调正直、诚信;“热肠”则表示内心充满热情和关怀。因此,“古道热肠”整体上表达了一种高尚的情操和温暖的人性光辉。
成语“古道热肠”详解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古道热肠 |
拼音 | gǔ dào rè cháng |
释义 | 形容人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待人真诚,乐于助人。 |
出处 | 出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一·考城隍》:“然其人温良恭俭,古道热肠。”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特点,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
近义词 | 心地善良、热心助人、仁心仁术、扶危济困 |
反义词 | 冷漠无情、铁石心肠、冷酷无情 |
例句 | 他为人正直,古道热肠,总是乐于帮助别人。 |
成语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赞美他人 | 小李古道热肠,总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 |
描述人物性格 | 这位老师古道热肠,深受学生爱戴。 |
文学作品中 | 在小说中,主人公就是一个古道热肠、见义勇为的角色。 |
总结
“古道热肠”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传统美德的体现。它强调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善良与对他人的关怀,是中华文化中非常推崇的一种人格品质。在现代社会中,拥有“古道热肠”的人依然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