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振有词的含义】“振振有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说话时理直气壮、言辞有力,似乎很有道理的样子。然而,这个成语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说话者虽然言辞凿凿,但内容可能并不合理或缺乏事实依据。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振振有词 | zhèn zhèn yǒu cí | 形容说话时理直气壮,似乎很有道理的样子。 |
二、来源与出处
“振振有词”最早出自清代文学家李渔的《闲情偶寄·词曲部》:“其言也,振振有词。”意思是说某人说话时条理清晰、言之有物,语气坚定。
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一个带有讽刺意味的表达,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说得头头是道,实际上却站不住脚的人。
三、用法与语境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说明 |
贬义使用 | 他明明做错了事,还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护。 | 表示说话者虽然理由充分,但内容不实或站不住脚。 |
中性使用 | 她在会议上振振有词地陈述了自己的观点。 | 表示说话者逻辑清晰、表达有力,没有明显贬义。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 反义词 |
理直气壮、强词夺理 | 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
五、总结
“振振有词”是一个具有双重语义的成语。在正式或中性语境中,它可以表示一个人说话有条理、有说服力;但在日常口语中,尤其是带有批评意味的场合,它更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自以为是、言过其实的人。
因此,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其褒贬色彩,避免误解或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