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汤蹈火是什么意思解释】“赴汤蹈火”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为了某种目的或信念,愿意冒着极大的危险去行动。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典故,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色彩。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赴 | 前往、奔赴 |
汤 | 热水,比喻极热的环境 |
蹈 | 跳、踩 |
火 | 火焰,比喻极危险的境地 |
整体含义:指不顾生命危险,勇敢地面对极端困难或危险的情况,通常带有牺牲精神和坚定意志。
二、出处与来源
“赴汤蹈火”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夫士之行,当赴汤蹈火,不避斧钺。”意思是说,有志之士应当勇敢无畏,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不退缩。
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这一成语被广泛使用,用来赞扬那些为正义、理想、国家或亲人而奋不顾身的人。
三、用法与例句
使用场景 | 例句 |
表达勇气与决心 | 他为了救出被困群众,毫不犹豫地冲进火场,真是赴汤蹈火。 |
赞扬奉献精神 | 革命先烈们赴汤蹈火,只为换来今天的和平生活。 |
描述艰难险阻 | 在创业初期,他们几经波折,却始终赴汤蹈火,不轻言放弃。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冒死前进、舍生忘死、视死如归 |
反义词 | 临阵脱逃、畏首畏尾、胆小怕事 |
五、总结
“赴汤蹈火”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气、担当和牺牲精神。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现代英雄,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赴汤蹈火”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价值,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