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岭逶迤腾细浪原文及译文】《五岭逶迤腾细浪》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途中所作《七律·长征》中的名句,表达了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这句话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也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革命精神。
一、原文与译文总结
原文 | 译文 |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五岭山脉绵延起伏,像翻滚的细小波浪 |
乌蒙磅礴走泥丸 | 乌蒙山气势磅礴,却如滚动的泥丸般轻松跨越 |
这两句诗出自《七律·长征》,全诗为: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原驰蜡象,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内容解析
“五岭逶迤腾细浪”描绘的是长征途中经过的五岭山脉。五岭位于中国南方,包括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和越城岭,是当时红军北上的必经之地。诗人用“逶迤”形容山势连绵不断,“腾细浪”则将山峦比作翻滚的细小波浪,展现出红军面对自然障碍时的从容与坚定。
“乌蒙磅礴走泥丸”中,“乌蒙”指的是乌蒙山,其地势险峻、山势雄伟,但在红军眼中却如同泥丸一般容易跨越。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更是对红军英勇无畏精神的高度赞扬。
三、历史背景与意义
1934年,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即长征。途中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包括翻越雪山、穿越草地、突破敌军封锁等。毛泽东以诗的形式记录了这段艰苦卓绝的历程,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革命精神的歌颂。
“五岭逶迤腾细浪”正是这一精神的生动体现:面对重重困难,红军没有退缩,而是以乐观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战胜一切。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七律·长征》——毛泽东 |
诗句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释义 | 山脉如波浪翻滚,山势如泥丸般轻松跨越 |
意义 | 表现红军不畏艰难、英勇无畏的精神 |
历史背景 | 长征途中,红军克服自然与人为障碍 |
文学价值 | 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艺术感染力 |
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毛泽东卓越的文学才华,更能体会到那段峥嵘岁月中革命者的坚韧与信念。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