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枝末节意思】“细枝末节”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情中那些不重要的、次要的部分。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或指出某人过于关注琐碎的小事,而忽略了整体或主要问题。
一、
“细枝末节”原意是指树木的枝条和叶子,比喻事物的次要部分或无关紧要的细节。在日常使用中,它常用来表示对一些不重要、微不足道的事情过分关注,从而影响了对主要问题的判断或处理。
该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提醒人们不要被琐事牵制,应把注意力放在关键问题上。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合理分配精力,避免陷入“细枝末节”的误区,有助于提高效率和成果质量。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细枝末节 |
拼音 | xì zhī mò jié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细枝末节,非所以为政也。” |
本义 | 原指树的枝条和叶子,引申为次要、不重要的部分 |
引申义 | 指琐碎、不重要的细节,常用于批评过于关注小事的人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批评、劝告,提醒人们不要被小事困扰 |
褒贬色彩 | 贬义 |
近义词 | 琐碎、枝节、小节 |
反义词 | 关键、重点、核心 |
例句 | 他总是纠结于一些细枝末节,却忽略了整个项目的整体进度。 |
三、使用建议
在实际交流中,“细枝末节”可以用于提醒他人注意主次分明,尤其在团队合作或项目管理中,避免因过度关注细节而延误整体进程。同时,也要注意语气,避免让人感觉被指责,保持沟通的客观与建设性。
总之,“细枝末节”是一个值得理解并恰当使用的成语,帮助我们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清晰的判断力和高效的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