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南塘秋的下一句是什么(采莲南塘秋)

导读 大家好,小珊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采莲南塘秋的下一句是什么,采莲南塘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采莲南塘秋

大家好,小珊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采莲南塘秋的下一句是什么,采莲南塘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2、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出于《西洲曲》。

3、《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名,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4、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5、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江南水乡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

6、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真勾连。

7、全诗技法之“巧”,令人拍案叫绝。

8、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作。

9、写作时间和背景没有定论,一说是产生于梁代的民歌,收入当时乐府诗集,另一说是江淹所作,为徐陵《玉台新咏》所记载。

10、还有一说在明清人编写的古诗选本里,又或作“晋辞”,或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

11、但此诗具体在何时产生,又出自何人之手,千百年来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明,扑朔迷离中一直难以形成定论。

1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洲曲出自《 西洲曲》附原文: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13、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14、  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

15、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16、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17、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18、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19、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20、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21、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22、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23、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24、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25、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26、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27、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28、  译: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折下梅花寄送去长江北岸。

29、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30、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31、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风吹拂着乌桕树。

32、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戴着翠绿钗钿的她。

33、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就出门采摘红莲去了。

34、  在秋天的南塘采摘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人头。

35、  低下头拨弄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清。

36、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莲子熟得红透了。

37、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只能)抬头看着天上的飞鸟。

38、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鸟儿,走上青色的楼台遥望郎君。

39、  楼台太高看不到郎君,整天依靠在栏杆边上。

40、  栏杆有十二个弯曲,(女孩)垂下的双手像玉一样明润。

41、  卷起帘子天显得更高,海水荡漾空显出一片深绿。

42、  海水像梦一般地悠悠然,你忧愁我也忧愁。

43、  南风知道我的情意,把梦吹拂到西洲(与她相聚)。

44、  【赏析】:《乐府诗集》将本篇列于杂曲,作古辞,原本是长江流域的民歌,字句当已经过文人的修饰,它代表着《吴歌》、《西曲》最成熟最精致阶段的作品。

45、诗歌写一位女子对情郎的执着相思。

46、这位女子住在长江南岸,她的情郎已去江北。

47、在一个梅花开放的春日,他们曾在西洲幽会。

48、当梅花再度盛开的时候,这位女于“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来唤起他的共同回忆。

49、  此诗的显著特点是在动态中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50、其中最精彩的是采莲一段:女子怀着满腹心事去采莲,若有所思地拿着莲子把玩;清香的莲子使她想起所爱的人,不由珍惜地“置莲怀袖中”。

51、“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极有层次地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

52、再如“忆郎郎不至”以下六句,从“忆梅”到“忆郎”,“忆”而又“忆”;从“望鸿”到“望郎”,“望”而再“望”,写出了女主人公柔情郁结的情态。

53、  这首诗基本上四句一换韵,象是许多五言绝句联缀而成。

54、但语语相承,段段相绾,首尾相顾,浑然成篇。

55、换韵处往往用“钩句”承接,形成反复回环、余味无尽的情韵。

56、诗中多用重字,如用了四个“门”字,七个“莲”字,以着意渲染缠锦的情思。

57、这首诗也采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如“莲子”谐“怜子”,“莲心”谐“怜心”;“清如水”说其情纯洁如清水,“彻底红”说爱得极为热烈。

58、这就使诗歌显得含蓄委婉。

59、《西洲曲》简介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名,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60、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61、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江南水乡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

62、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真勾连。

63、全诗技法之“巧”,令人拍案叫绝。

64、《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名,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65、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66、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江南水乡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

67、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真勾连。

68、全诗技法之“巧”,令人拍案叫绝。

69、 《 西洲曲》赏析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70、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71、  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

72、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73、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74、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75、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76、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77、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78、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79、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80、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81、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82、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83、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84、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85、  译: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折下梅花寄送去长江北岸。

86、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87、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88、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风吹拂着乌桕树。

89、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戴着翠绿钗钿的她。

90、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就出门采摘红莲去了。

91、  在秋天的南塘采摘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人头。

92、  低下头拨弄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清。

93、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莲子熟得红透了。

94、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只能)抬头看着天上的飞鸟。

95、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鸟儿,走上青色的楼台遥望郎君。

96、  楼台太高看不到郎君,整天依靠在栏杆边上。

97、  栏杆有十二个弯曲,(女孩)垂下的双手像玉一样明润。

98、  卷起帘子天显得更高,海水荡漾空显出一片深绿。

99、  海水像梦一般地悠悠然,你忧愁我也忧愁。

100、  南风知道我的情意,把梦吹拂到西洲(与她相聚)。

101、  【赏析】:《乐府诗集》将本篇列于杂曲,作古辞,原本是长江流域的民歌,字句当已经过文人的修饰,它代表着《吴歌》、《西曲》最成熟最精致阶段的作品。

102、诗歌写一位女子对情郎的执着相思。

103、这位女子住在长江南岸,她的情郎已去江北。

104、在一个梅花开放的春日,他们曾在西洲幽会。

105、当梅花再度盛开的时候,这位女于“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来唤起他的共同回忆。

106、  此诗的显著特点是在动态中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107、其中最精彩的是采莲一段:女子怀着满腹心事去采莲,若有所思地拿着莲子把玩;清香的莲子使她想起所爱的人,不由珍惜地“置莲怀袖中”。

108、“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极有层次地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

109、再如“忆郎郎不至”以下六句,从“忆梅”到“忆郎”,“忆”而又“忆”;从“望鸿”到“望郎”,“望”而再“望”,写出了女主人公柔情郁结的情态。

110、  这首诗基本上四句一换韵,象是许多五言绝句联缀而成。

111、但语语相承,段段相绾,首尾相顾,浑然成篇。

112、换韵处往往用“钩句”承接,形成反复回环、余味无尽的情韵。

113、诗中多用重字,如用了四个“门”字,七个“莲”字,以着意渲染缠锦的情思。

114、这首诗也采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如“莲子”谐“怜子”,“莲心”谐“怜心”;“清如水”说其情纯洁如清水,“彻底红”说爱得极为热烈。

115、这就使诗歌显得含蓄委婉。

116、宋词三百首014-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西洲曲》。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