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意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导读 大家好,小珊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意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大家好,小珊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意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2、玉不琢,不成器 :选自:1.《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3、"谓玉不加工,不成器皿。

4、后以喻人不经过培养﹑锻炼,不能成材。

5、2.“玉不琢,不成器。

6、人不学,不知义”出自《三字经》扩展资料《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7、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8、《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9、”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10、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11、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12、《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13、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14、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15、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16、出处:南宋·王应麟《三字经》启示:玉石如果没有经过雕琢就是一块石头,只有经过雕琢的玉石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

17、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好比是一块玉石,只有经过努力学习雕琢自己,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18、典故从前,楚国有个人叫卞和,他在山上找到一块玉石。

19、卞和打算把这块玉石送给当时的楚厉王,谁知宫里的工匠却说那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20、这令楚厉王很生气,把卞和赶走。

21、楚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同样打算把那玉石送给了武王,但遭受了和上次一样的待遇。

22、卞和很伤心,在山下哭了三天三夜。

23、文王即位后知道这件事,便叫人把卞和请来,还让工匠把那块玉石雕琢一番。

24、最后发现那是一块美玉,便把它命名为“和氏璧”。

25、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26、玉石如果不经过打磨、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如果不学习,就不懂得做人的道理。

27、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启示: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