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是什么意思】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原句为:“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意思是:熄灭蜡烛,是因为喜欢月光洒满房间;披上衣服,感觉到夜露渐渐打湿了衣裳。整句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远方之人而彻夜难眠,夜晚独坐赏月时的孤寂与深情。
2、原标题“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是什么意思”生成
一、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的一句诗,描绘了诗人因思念远方亲人或友人而深夜未眠的情景。诗句通过“灭烛”和“披衣”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对月光的喜爱以及夜晚的寒意,进一步烘托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之情。
该句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借景抒情”手法,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情感感染力。
二、表格解析:
诗句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出处 | 唐代 张九龄《望月怀远》 |
字面意思 | 熄灭蜡烛,喜爱月光洒满屋内;披上衣服,感受到夜露打湿衣衫 |
深层含义 | 表达诗人因思念而彻夜难眠,夜晚独坐赏月的孤寂与深情 |
情感基调 | 孤独、思念、静谧、忧郁 |
艺术手法 | 借景抒情、细节描写、动静结合 |
作用 | 为全诗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情的氛围,引出后文对远方之人的思念 |
用词特点 | “怜光满”、“觉露滋”等词语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 |
三、结语: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虽只两句,却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诗人内心的波澜。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情感的寄托。这种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