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百科 >

活雷锋事迹 从“傻子”到被称活雷锋

2022-08-05 23:38:48 来源: 用户: 

活雷锋事迹(从“傻子”到被称为活雷锋)

本报记者陈

第一条道路是李雪花在1996年修建的。本文图片本报记者陈

25年过去了,40多岁的李雪花还住在老房子里,但附近十几个村的同村路每年都在变多。一次偶然的“互帮互助”让李雪花在接下来的20年里如获至宝,在江西省南昌县塘南镇的十几个村子里相继修建了通村路,这些路都是他自费修的。

李雪花出生于1964年,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和。1996年,三十多岁的李雪花在路边遇到一辆满载化肥农药的农用车,被卡在泥里翻了。车上的大部分化肥因为被雨水浸泡,只能被浪费掉。当李雪花上前帮忙催肥时,他看到主人神色焦急却又无可奈何,这让他深有同感。\"要是村里的路能修好就好了。\"

晚上,李雪花做了一个决定。第二天,他拿出一万多元给家人盖房子,买了钢渣、砂石,雇了一些临时工。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村口修了一条1000多米的碎石路。

这条路只是李雪花的开始。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总是有附近的村民找到他,希望能帮助他们村里修路。李雪花说,这么多年来,他不记得自己修建了多少条道路。他只记得,20多年来,他的大部分金钱和精力都花在了修路上。“唯一遗憾的是,我的妻子和孩子和我一起吃了很多苦。”

自从疯狂修路以来,李雪花在村民口中的绰号一次又一次地发生了变化。一开始,大家都叫他“马路白痴”。后来有人骂他是傻子,甚至有人质疑他作秀。直到很多年后,邻近的八个乡镇的人才称他为活雷锋。

蔡佳村是李雪花打造的品牌。

走出困境:自费修路20年,村民报名致谢。

南昌县塘南镇蔡佳村门口路边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感谢李雪花,我有义务为村民修路,帮助他们奔小康”。招牌旁边是一条水泥路,是他25年来修建的众多通村公路之一。

汤南镇丰村村民李雪花今年57岁。要说他修路的经历,还得追溯到1996年。据当地一位村民回忆,当年3月,李雪花在县城遇到一位开着农用三轮车拉化肥的村民。因为村里的路很泥泞,到处都是水坑,他看着三轮车陷进泥里,翻了个身。司机从泥水中爬起来后,看上去很焦虑。尽管他受了伤,他还是把一袋袋肥料放进了车里。李雪花看到这一幕,赶紧上前帮他一起运肥料。

村民们说,这件事发生后,李雪花找到临时工在村口开始修路。一个月就完成了。当时村民并不知道李雪花修路的钱原来是他用来盖新房的。

3月17日,李雪花向本报(www.thepaper.cn)回忆,当年他32岁,已经结婚生子,一家人住在一栋老房子里,那是他上世纪80年代花2000多元从另一个村民那里买的。为了改善生活环境,他攒了几年钱,最后凑了一万多元,重新盖了一套新房。

化肥车翻车事件后,李雪花改变了主意。晚上,他和妻子熊商量,想用建房的钱在村里修一条路。他说自己在鹤峰大,村里的泥路被村民抱怨了很多年,但他也无能为力。“我当时就想,既然手里有钱,为什么不能用来修路?”

熊起初并不知道有义务修路。她丈夫骗她说修路可以赚钱,所以她同意了。夫妻俩决定先修路,推迟盖房子后,第二天,李雪花去附近的钢厂买钢渣,然后去采购砂石,每天以30元的价格找到十几个临时工。李雪花的道路建设计划大张旗鼓地开始了。

按照李雪花当初的预算,他用来盖房子的一万多元可以修村口1000多米的村道,但20多天后,他发现还是超出了预算。无奈之下,李雪花只能向亲戚朋友借钱。他还记得,当他找到妹妹,告诉她他用盖房子的钱自愿修路时,她脸上难以置信的表情。他说经过一顿臭骂,我姐姐终于把钱借给他了。

就这样,李雪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全资拥有”了鹤峰村的第一条砂石路。李雪花说,当时他没有想太多。他只是想帮助村民摆脱困境,摆脱泥路。就连他也没想到,这条路一旦修好,就再也停不下来了。在接下来的20年里,道路建设成了他的“主业”。

和他的妻子熊。

坚持:搬砖头打零工,挣钱修路。

第一条路建成后不久,李雪花就不得不面对如何向妻子解释的问题。当熊问他修路后如何盈利时,他低下头,简单地回答了一句“强制修,没钱”,然后夫妻大吵了一架。多年后,熊仍然认为她无法理解丈夫对她说的“弥天大谎”,但她说即使她不理解,道路已经修好,她也只能跟着他走。

李雪花说,第一条路修好后,村民出行比以前方便多了,农副产品也能快速送达。很快,附近其他村子的人开始陆续找到他,希望能帮助他们村子里的道路修复。“我把来的人一个个都记下来了,一旦攒够了钱,我就给他们修路。这一修就是20多年。”

附近村民说,这些年来,李雪花在十多个村修建了许多通村公路,包括北连村、红星村、紫溪村、朱敏村和岗头村。没有人能说出已经建了多少公里,甚至李雪花自己也说不出一个准确的数字。这些努力最终得到的是挂在他家墙上的一面鲜红的横幅。

当年李雪花疯狂修路,110路公交车是塘南镇北部唯一的公交车,村民进城回家只能坐这辆车。当地村民说,由于路况不好,很多公交司机不愿意跑这条线,还有传言说塘南的几站将被取消。听到这个消息后,李雪花花了几个月时间整修公交线路。为此,南昌公交公司专门在道路两旁竖起了横幅,“向李雪花同志学习,共建和谐桥梁”。

至此,李雪花“马路白痴”的称号在十里八乡彻底传开了,但很多村民并不知道。为了修路,李雪花那些年一直在努力挣钱。除了种地和种田,他只有小学学历。他通常只能在工地上搬砖搬石,做一些体力活来增加收入。这笔钱大部分用于修路。

2000年至2005年,李雪花在北联村承包了一片500亩的稻田。虽然当时米价很低,但五年的盈余足够他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这笔钱最终被李雪花用来修路。甚至在女儿结婚前,女婿给的2万元彩礼就被李雪花用来买钢渣和沙子。女儿结婚的前一天,他还在路边修路,甚至没有给女儿买一份像样的嫁妆。

为了修路,熊和吵了起来,甚至打了起来。李雪花说,每次两人发生矛盾时,他从不争辩,只是对她微笑,当妻子的愤怒消失后,他耐心地劝说道:“我知道她已经痛苦了很多年,她有任何情绪都是正常的。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习惯了,她也习惯了。”

20多年来,李雪花赢得了许多荣誉。

好人:他被称为活雷锋,但他无法实现新房子的梦想。

熊慢慢明白了的这个习惯。后来,当李雪花修路时,她会时不时地帮丈夫一起修路。她说她知道不管她支持不支持丈夫修路,他都会继续修路。“既然反对没有用,我们只能支持。”

事实上,近年来,除了修路,李雪花还在塘南镇做了很多好事。朱太太的儿子在村外打工时触电身亡,儿媳带着孙子离家出走,老太太在家无人照看。得知此事后,李雪花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重任。平时他会送点米面油,逢年过节还会送钱送肉,直到老太太去世。

2000年,鹤峰村一村民因家庭困难,无奈辍学。得知此事后,李雪花主动找到这个家庭,表示愿意支持孩子完成学业,并支付了所有的学费和杂费。在李雪花的帮助下,这个孩子顺利完成了初中学业。后来,孩子的父母不想再拖累李雪花了。在他们的一再坚持下,孩子高中一年级后就出去打工了。李雪花说,当他想起这件事时,他仍然感到抱歉。

一位当地村民说,这些年来,李雪花照顾了六七个孤独的老人,他负责把他们送到最后。他还资助了几个孩子上学,其中两个在他的支持下考上了大学。自1996年修路以来,李雪花在村民口中的绰号一次又一次地改变。在他疯狂修路的时候,大家都叫他“马路白痴”,开始照顾孤寡老人。他帮学生上学的时候,有人骂他是傻子,甚至有人质疑他是作秀。直到这么多年的坚持,很多人才开始相信他是丰村的活雷锋。“每次有人遇到困难,他都愿意帮忙,出钱出力,从三五百到几千块钱不等。”

但事实上,李雪花的家庭并不富裕。现在,一家四口仍然住在老旧的低层平房里,但2004年,漏水的屋顶被简单地修复了。家里最值钱的家具只有一台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李雪花说,不管房子有多好,只要不漏风不漏雨,那只是一个人住的地方,但提到家人,他还是露出一丝愧疚。

熊说,在最初的几年里,除了对丈夫的不满,她还对盖新房抱有幻想,但这些年来,她逐渐接受了现实。她用“得与失”来总结这几年和丈夫的经历,说“虽然生活不太好,但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自1996年开工建设以来,李雪花先后荣获江西省劳动模范、南昌市“三风”模范人物、南昌市干部模范家庭等数十项荣誉。他说,近年来,各级领导都会在节假日回家慰问,他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榜样。“但在我心里,我只想脚踏实地地把路修好。我会继续走下去,就像我当初修第一条路的时候一样绝望。”

编辑:唐

校对:刘伟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