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百科 >

如何打开excel剪贴板(Excel中剪贴板在哪里)

2022-07-29 05:12:31 来源: 用户: 

第一,你看到的就是你得到的:剪切板的内容是单位网格表达的内容,也就是我们肉眼看到的内容;

  

2.或者重新输出数据

  

这两个属性让我们在操作剪贴板的时候实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顺序。

  

0一个菜单方法

  

在“初步”选项卡的“剪贴板”组中,单击右下角的箭头打开剪贴板。

  

  

  

02快捷键方法

  

在调出剪贴板选项中选择“按Ctrl+C两次表示Office剪贴板”。如果你设置了当前设置,在Excel中按Ctrl+C两次调用剪贴板。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剪贴板的一些奇怪操作。

  

为了数值对面的单位不影响计算,有时候我们会根据自定义的名称指标给数据添加单位。如图,我们通过自定义名称:单位和元,给每个数值加上计量单位。

  

  

  

注意:通过自定义名称添加的单位只是内部的单位。实际上,该值在单位网格中不可用。

  

那你真的是怎么把单位单元格里看到的值(包括单位的值)复制到单位单元格里的呢?

  

第一步:将B、C列的数据复制到剪贴板

  

第二步:点击剪贴板中的复制项,并将其放回数据区

  

这是因为剪贴板可以意识到你看到的就是你得到的,也就是说剪贴板的内容就是用单位单元格表示的内容。在此列中,单位单元格中表示的内容有单位,通过剪贴板粘贴回单位单元格的值注定包含单位。

  

你看到的东西的归属就是你在剪贴板上得到的东西,其中一些也可以用来快速实现数字位数的选择。图为数据表,目前小数位数较多。假设你要做一个“4-off和5-in”的取舍,需要用到round等功能,省事比给力。

  

  

  

我们假设只加了你想看起来像的位数,比如表示为小数位2,此时可以通过“设置单位网格名称”来设置数值的位数。

  

如图所示,通过“设置单位网格名称”将该值设置为两位小数。

  

  

  

但是,这样的设置方法并不改变值本身,而是“looks”是两位小数,如图:

  

  

  

为了快速实现数值的位数选择,数值的位数是通过开头的“设置单位网格名称”来设置的,之后的垄断与003所见即所得不同。

    Step一:复制表示为两位小数的数据到剪贴板中

第二步:点击剪贴板中复制的项目,放回数据区

  

  

  

如图中数据表所示,标有绿色3角标记,表示单位单元格中的值为文本值,这些值无助于参与计算。

  

  

  

将这些文本值转换成数字有三个步骤:

  

①“分别”

  

(2)果断粘贴,使所有文本值乘以1

  

③点击单位单元格左上角的小绿角,决定转换成数字

  

但是这三个步骤不够快,剪贴板的操作可能会更快,更循环,实现基于文本的数值到数字的转换。

  

第一步:选择A2: D9数据区,设置单位网格名称“Case”

  

步骤2 2:将区域数据复制到剪贴板

  

第三步:点击剪贴板中的数据,粘贴到原始区域

  

看上面GIF垄断> >

  

  

  

这是什么原因?这里用到的是剪贴板的第二个属性:再次输出数据。讲文本的数值设置为“常规”,然后输出到Excel单元。这些基于文本的数值相当于数字。

  

将多个单元单元格的内容合并成一个单元单元格,在Excel中是垄断的。

  

注意:直接操作合并单元格将只保留第一个单元格的内容。

  

案例:快速将A 1: A4单元单元格的内容合并到C5单元单元格中

  

  

  

第一步:确定A 1: A4单位面积,复制数据

  

第二步2:打开剪贴板,你会发现复制的数据会在剪贴板上刷新。

  

  

  

第三步:双击C5单元单元格(点击选择单元单元格,然后按F2键进入编译模式),然后点击要粘贴到剪贴板上的名称,这样剪贴板上的所有内容就可以同时输出到一个单元单元格中,从而实现多个单元单元格内容的合并。

  

要认识原因,区别就是剪贴板的第二个属性:再次输出数据。也就是说,它相当于将剪贴板的内容再次输出到一个单位单元格。

  

  

  

注意:C列计算的公式,因为是文本内容,不会再计算。

  

  

  

接下来就是把C列的公式复制到剪贴板,然后粘贴回C列,通过GIF演示。

  

GIF > >

  

  

  

该列操作剪贴板的第二个属性:再次输出数据。就是想,当我们手动输出C列的公式= 2300+-250+7850-385时,是否会直接计算出后果,剪贴板的操作就取得了这样的成绩。

  

  

  

多关注微信公众号:九文网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