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百科 >

光的反射原理 光的反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2022-07-25 19:06:12 来源: 用户: 

光的反射原理(光的反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光的线性传播

1.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光源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光源,比如太阳、星星、萤火虫、灯鱼等等。另一类是人工光源,包括蜡烛、火把、灯泡、发光屏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月亮、黄金和钻石不是光源。

2.光的线性传播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3光速

光在1s内传播的距离称为光速。有了字母C,光在空气体中传播最快,在空气体中传播较慢。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认为空气体中的光速等于空气体中的光速,但在/[/k0]中,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轨迹和传播方向,称为光。

4.光的线性传播的应用

阴影、排队、拍摄、日食、针孔成像等现象的原理是光的线性传播。

小孔成像的特点是实像倒置、可调。针孔的图像是光源的图像,与光源的形状有关,但与针孔的形状无关。

二.光线发射

1.反射的定义:当光从一种介质发射到另一种介质的界面时,有些光会回到原来的介质。这种现象叫做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法线和入射光在同一个平面上,反射光和入射光在法线两侧分开,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释:穿过入射点并垂直于界面的直线称为法线,法线应做成虚线。入射光与法线的夹角称为入射角,反射光与法线的夹角称为反射角。在反射定律中,重要的是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发射。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平行。

4.反射应用: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水中的倒影,镜子里的影像。自行车尾灯;十字路口的凸面镜,水中潜望镜。各种谚语成语,镜花水月,杯弓蛇影。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图像和物体大小相等;(2)像到镜的距离等于物到镜的距离;(3)图像与物体对应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镜子;(4)图像从上到下与物体相同,但从左到右相反;(5)平面镜是直立且大小相等的虚像。

2.平面镜成像测绘

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光的反射。平面镜中的像是物体上的光被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的相对延长线的交点。因此,平面镜成像有两种映射方法:一种是光反射映射,另一种是平面镜成像特征映射。

(1)根据光的反射进行绘制。从物体上的任意一点发出两条入射光线,并发出相应的反射光线。寻找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作为对象的图像点。

反射映射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绘图。根据平面成像的特点,像到镜的距离等于物到镜的距离,通过物距和像距来寻找像点。

特征映射

注意:由平面图像形成的图像是虚像。无论用哪种方法绘制,最终的图像都应该绘制成虚线。

3.平面镜成像与针孔成像的区别

四.光的折射

1.折射的定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入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转的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2.折射定律:折射光线、法向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分离;光路是可逆的。需要注意的是,在绘制时,法线为虚线,应该有垂直于界面的标志。无论你怎么画,空在空中的角度都很大。

3.光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体斜入射到其他介质时,在法线附近发生偏转;当光从其他介质倾斜进入空气体时,它会偏离法线。垂直入射到介质表面上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4.光的折射应用:水中鱼、朝阳、彩虹形成、色散现象、海市蜃楼、浅水池、放大镜、老花镜等。

动词 verb的缩写光的色散

1.色散:太阳光被棱镜折射后,红、橙、黄、绿、蓝、靛、紫五种颜色的光带自上而下出现在白屏上。这种现象称为光色散。

2.棱镜的色散实验使白光分为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靛蓝色和紫色。实验证明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多色光。

3.彩色光和颜料的混合

(1)彩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变白;

(2)颜料三原色:红、黄、蓝,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3)没有黑光的存在,白色颜料就不能与其他颜料混合。

4.对象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射的彩色光决定。

(2)不是,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白色透明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黑色透明体吸收各种彩色光线。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