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百科 >

溶解度计算 溶解度的两个计算公式

2022-07-25 07:21:53 来源: 用户: 

溶解度计算 溶解度的两个计算公式溶解度计算(计算溶解度的两个公式)

一种物质溶于另一种物质的能力叫做溶解度。溶解度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根据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不同,通常用可溶、可溶、微溶、不溶的概念来粗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的质量称为该物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

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时,要把握五个关键点:

(1)“在一定温度下”:由于每种固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都有相应的固定值,但这个固定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给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有必要指出溶解度在什么温度下才有意义。

②100克溶剂中:溶剂质量有规定值,为100克,但不是100克溶液。当没有规定溶剂时,通常指水。

③“饱和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溶解到最大。

④溶解质量:表示溶解度有单位,不是度(0)或质量分数(%),而是质量单位“g”。

⑤“在这种溶剂中”:也就是说需要具体说明它在哪个溶剂中,一般不可能讲溶剂,因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溶质和溶剂在同一温度下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也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因温度不同而不同。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也有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1.纯物质与含杂质物质的转换关系:

含杂质物质质量×纯物质质量分数=纯物质质量。

纯物质的质量/纯物质的质量分数=含杂质物质的质量

物质纯度=纯物质质量/混合物质量×100% = 1-杂质质量分数

2.含杂质物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

(1)将杂质的质量转化为纯物质的质量。

(2)将纯物质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将计算出的纯物质的质量转换为含杂质物质的质量。

1.定义:

纵坐标代表溶解度,横坐标代表温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可以绘制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这条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温度变化引起的溶解度变化趋势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何一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③交点:表示在交点指示的温度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指特定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③比较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④选择合适的方法(结晶法)分离混合物。

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

2.关系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00%

1.步骤:①计算②称重③溶解④组装和贴标

2.误差分析:⑴计算误差⑴天平称量误差⑴量筒测水误差

1.关系表达式的计算

2.溶液稀释计算

溶液的稀释计算基于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恒定质量。

稀释前溶液质量×稀释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质量×稀释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适用范围:固液分离和过滤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瘦”

混合物的分离:

(1)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

②结晶: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固体物质,但不多。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