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百科 >

日均存款 存款日均怎么算

2022-07-12 14:34:14 来源: 用户: 

日均存款(如何计算日均存款)

近日,央行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居民存款增加6.47万亿元,平均每天约有710亿元存入银行。这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甚至发明了“报复性存钱”的说法,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之后,所谓的“报复性消费”会不会再次发生?

与去年同期相比,6.47万亿元确实不多。

近日,央行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报告》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元,其中家庭存款增加6.47万亿元。第一季度,一共91天。因此,普通居民每天在银行存款约710亿元。

乍一看很可怕,但和去年同期相比,就不是一回事了。央行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居民存款增加了6.07万亿元,也就是说,2020年只增加了6.6%。

2002年有同比数据以来的19年中,只有2007年、2010年、2014年和2016年第一季度居民存款同比略有增长,其他15年同比增幅较大,2009年同比增长70.67%。平均来看,过去19年,一季度居民存款同比平均增长17.58%,比2020年一季度的6.6%高出近11个百分点。

所以从同比变化来看,2020年一季度居民存款增加6.47万亿元确实不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平均增加6.47万亿元,意味着一个人增加了4600元存款。这在年终奖季是不是太过分了?因此,“报复性存钱”值得商榷。

来源:银行网站

之下,为什么存款增加更多?

当然,从绝对值来看,2020年第一季度的家庭存款确实比2019年增加了约4000亿。理论上,一季度导致大部分人消费“余粮”时,为什么存款还在增加?

对此,有专业人士表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受影响,特别是2、3月份,全球蔓延,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在此期间,投资者首选现金为王,然后卖出其他风险资产;

第二,虽然很多人的收入会受到影响,但支出的减少幅度会更大。比如春节期间,因为,很多人的回家计划和出行计划都取消了。往年这些费用从几千到几万不等,相当于省钱。此外,买房、买车、购物、看电影等消费行为基本都没有了。简而言之,许多本应在第一季度支出的资金变成了银行存款。

知名咨询机构麦肯锡近日发布的《后时代的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显示,爆发期间,随着需求整体萎缩,在对酒精、化妆品、护肤品、零食、家居清洁、个人护理、生鲜食品、婴儿护理等消费的研究中,大部分品类受到冲击,尤其是非必需品。例如,约30%的消费者减少了护肤品和酒精的使用,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减少了化妆品的使用。

人均存款真的是6.3万吗?

除了居民存款增加,还有一个数据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那就是截至3月底的居民存款余额。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我国居民存款余额为87.8万亿元,人均存款约6.3万元。

乍一看,我觉得人的钱包挺鼓的,但问题是这么简单的平均显然不符合社会现状,很多人肯定是“平均”了。一直以来,银行业都有所谓的“2/80定律”(即不到2%的人持有80%以上的存款)。如果我们按照这个规律来计算,就会是一幅不同的画面。

“2/80定律”确实存在。以招商银行为例。其2019年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末,托管零售客户总资产(AUM)余额为74,939.55亿元,零售客户数为1.404亿(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其中,向日葵及以上客户264.77万户(指我公司月均、日均总资产5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户),该类客户总资产余额为608,522.25万元,占我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的81.20%。但葵花及以上客户264.77万户,约占招商银行1.404亿零售客户的1.89%。

根据“2/80定律”,约有2800万人(占总人口的2%),占家庭存款余额87.8万亿元的80%,人均存款250万。剩下的13.8亿人占家庭存款余额87.8万亿元的20%,人均存款只有12724元。

2019年人平均年收入30733元,平均年消费21559元。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一年只能存9174元。如果考虑衣食住行以外的其他消费,余额只会更少。

也就是说,大部分人拥有的12724元存款,按照每年9174元的余额计算,也需要存1年零4个月。

会不会出现“报复性消费”?

没有“报复性存款”,会不会出现结束后最近频频被提及的“报复性消费”?

对于这一点,是肯定的,因为消费不仅是为了居民,也是为了企业。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较去年一季度的3328亿元增加1.53万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3月份新增的。对此,有专业人士认为,这说明政府已经开始实施货币宽松,已经给企业钱了。

所以普通消费者只能无所作为?不完全是。比如上面提到的2800万人,在后有消费能力。至于其他人,政府也在通过各种渠道促进他们的消费。

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发行代金券来鼓励人们消费。比如在武汉,从4月19日起,武汉市人民政府将向武汉全体市民投放5亿元“武汉消费券”,支持全市复工复产复市。此前,南京、宁波、温州、深圳、杭州等地均向居民发放巨额消费券。

不仅如此,还发文鼓励地方政府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措施。截至目前,佛山、广州、长沙、重庆、珠海、宁波、南昌等地相继出台了鼓励汽车消费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措施。

总之,报复性消费只会迟到,不会缺席。你对此持什么态度?

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