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百科 >

从耳朵看疾病图片(准确的图片是耳垂有皱纹)

2022-06-13 00:25:12 来源: 用户: 

  

  教你从耳朵看健康

  耳朵的结构有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正常我们看到的是外耳部分,也加耳廓。从耳廓的形状和颜色可以反映你的身体健康状况,因为人体各组织器官在耳廓上都有相应的反应穴位。其实早在2500年前,《黄帝内经》上就有关于“观耳”、“望耳”、“诊耳”的记载,“耳高者肾高、耳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而现代医学运用生物全息理论,对耳廓的表面结构和解剖名称所对应的人体各组织器官,以其形态和颜色来反映身体健康状况,方法如下:

   一

  耳廓的生物全息规律

  耳廓上所反应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分布,就像一个倒置的胎儿。

  1、 耳垂-头面五官

  2、 耳甲腔-上焦-心肺

  -中焦-脾胃

  3、 耳甲腿-下焦-肝肾 大小肠、膀胱、胆

  4、 对耳轮-脊柱

  5、 耳舟-上肢

  6、 对耳轮上脚-下肢

  7、 耳轮脚、三角窝-生殖泌尿

   二

  看耳廓的形态

  1、 耳廓相应部位有一结节状隆起或见点状凹陷、圆圈形凹陷、索条样隆起及纵横交错的线条等形状,常见于肝病、胆石症、肺结核、心脏病、肿瘤等疾病。如肝硬化的患者,在耳廓肝区处多可呈现隆起和结节,边缘清楚。

  2、 耳廓相应部位出现高于周围皮肤的点状隆起,见有水泡样丘疹,俗称鸡蛋疙瘩,颜色可红可白,常见于急慢性气管炎、急慢性肠炎、急慢性阑尾炎、急慢性肾炎、膀胱炎等疾病。

  3、 耳轮出现粗糙不平的棘突状结构,常见于腰椎、颈椎骨质增生等疾病。

  4、 耳垂上有一条自前上至后下的明显皱褶的斜线纹(可以单耳,或双耳同时发生),常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

  5、 耳面皮肤血管充盈易见,常见于支气管扩张、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等疾病。

  6、 耳垂肉薄呈咖啡色,常见于肾脏病和糖尿病。

  7、 耳廓肥厚,若身体亦属肥胖,具有脑溢血的倾向。

  8、 耳廓薄而透明,血管脉络清楚浮现,表示呼吸器官有问题。

  9、 耳廓萎缩、无力是心脏衰弱的症状。

   三

  看耳廓的颜色

  1、 耳垂青色,为房事过多的表现。

  2、 耳轮焦黑、干枯,为肾精亏极的征象。

  3、 耳廓红肿,为少阳相火上攻,或为肝胆湿热火毒上蒸,也可以是中耳炎或疖肿、冻疮所致。

  4、 耳背上见到红色脉络,并伴耳根发凉,多为麻疹先兆。

  5、 耳垂经常潮红,为血脂稠体质者。由于受寒,耳垂变为紫红色,就会肿胀发展为溃疡,还容易生痂皮,这是体内糖过剩的表现,易患糖尿病。

  6、 耳廓上产生白色的糖皮样皮肤脱屑,擦之不易除去,常见于各种皮肤病。

  7、 用手摩搓耳廓,如果不见泛红疑为贫血。

  8、 耳垂如有部分呈现青色,可能罹患了风湿性关节炎。

  【附】健康人的耳朵

  一般健康的耳廓,是位于头颅的两侧,相当于眉梢到鼻孔的高度,与头颅是30-60度角,耳高约55- 60mm,耳高在65mm以上为大耳,耳高在55mm以下为小耳;耳宽男性为31-34mm,女性为29-33mm;耳垂高为16mm左右;耳廓红润有光泽及有一定厚度。

  

  就耳朵整体来看,正常人的耳朵应红润而有光泽,这是先天肾精充足的表现;如果耳朵干枯没有光泽,反应机体肾精不足。

  耳朵色淡白,多见于风寒感冒

  见于素体阳气不足的人,这类人多怕冷恶风,手脚冰凉。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耳廓干枯焦黑,多发于传染病后期或糖尿病,因为在这个阶段,机体阴液已经严重耗伤。在耳朵的某些局部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暗红、暗灰等,多见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耳朵厚大的人,肾气充足

  耳朵薄而小的人,多为肾气亏虚。耳朵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而且没有光泽的人,多提示有慢性器质性疾病,如肝硬化、肿瘤等。耳朵局部血管过于充盈、扩张,可见到圆圈状、条段样等改变的,常见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人,如冠心病、哮喘等。若耳内流脓,伴有耳部红肿热痛,听力下降的,是中耳炎的表现,中医认为,这是风热上扰或肝胆湿热。

  耳垂与面部相对应,当因“上火”而致牙齿、牙龈肿痛时,或脸上长小疙瘩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耳垂,或者在耳垂上点刺放血,有好的治疗效果。经常按捏耳垂还有美容养颜的作用。

  正对耳孔开口处凹陷叫耳甲腔,这个地方相当于胸腔内的器官。经常刺激这个部位,对血液循环系统有保健作用。可将食指放到耳孔处,拇指放到耳的背面对捏即可。

  耳甲腔的上方凹陷叫耳甲艇,相应于人的腹腔,按摩此处有助于消化,并有强肾健脾之功。

  耳廓的外周耳轮相应于躯干四肢,颈肩腰腿痛等躯体疼痛患者宜多按压耳轮。

  

  看耳朵可诊病 耳通肾厚大代表肾气足。人讲究看面相,虽说从面相看出贫富、姻缘有些“不靠谱”。从医学的角度来讲,“相由心生”是颇有道理的。中医认为耳通肾。通过耳朵可辅助诊断身体暗藏的疾病隐患。

  耳朵形状知体质  耳朵厚而大:

  人常说“耳朵大有福”,耳朵厚大的人,是肾气充足的表现。

  耳朵薄而小:

  耳朵薄而小的人,多为肾气亏虚。

  “胖耳朵”:

  耳朵较大,柔软,肉多骨少,耳垂饱满,表明这个人先天的营养状况很好。

  “瘦耳朵”:耳朵偏小,僵硬,肉少骨多,耳垂薄,代表这人的体质属于先天不足。

  耳朵外表辨疾病  耳朵色淡白:

  多见于风寒感冒,也见于阳气不足的人。

  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

  耳垂上有一条明显斜线纹:

  说明心气虚;耳鸣和耳聋则都说明肾气虚弱。

  耳朵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而且没有光泽的人:

  多提示有慢性器质性疾病,如肝硬化、肿瘤等。

  耳朵局部血管过于充盈、扩张,可见到圆圈状、条段样等改变的:

  常见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人,如冠心病、哮喘等。

  “耳褶心征”是冠心病的重要征兆

  正常人的耳垂一般都是平洁光滑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某些冠心病患者的耳垂,经常可以发现一条斜线或者皱痕。它是从耳屏间切迹,即耳屏和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向外伸展到耳垂边缘的一条斜线或皱痕,有的深而长,有的浅而短,我把这种皱痕命名为“耳褶心征”。

  耳褶心征的出现,能够提示冠心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所以它也被称为“冠心病沟”、“脑动脉硬化耳褶征”等。出现耳褶心征的人可能得了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症等疾病。国内外调查数据告诉我们,冠心病病人出现耳褶心征的可能性很高,而正常人一般在24%以下。看来,耳褶心征能很准确地提示冠心病等疾病的存在。如果我们掌握这一特征,就可以提前发现疾病,及时去正规医院检查,增加康复的机会。

  

   耳穴就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应点、刺激点。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是,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导电性能等。利用这一现象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或刺激这些反应点 耳穴来防治疾病。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 耳穴。刺激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针刺、埋针、放血、耳穴贴压、磁疗、按摩等。这些将在“经络美容常用方法”一讲中介绍。  图45、耳穴图  1、耳中(膈) HX1  定位:耳轮角处,即耳轮1区。  应用:血虚、血瘀、血热引起的皮肤疾患,顽固性的皮肤瘙痒、荨麻疹。  2、直肠 HX2  定位: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  应用:便秘。  3、耳尖 HX6、7  定位: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  应用:头面五官科各种急性炎症,如麦粒肿,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面神经炎,荨麻疹,湿疹,痤疮,皮肤瘙痒等。  4、风溪 SF1、Zi  定位:耳轮结节前方,指与腕之间,耳舟1、2处交界处。  应用:皮肤过敏,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指掌角化症;痤疮。  5、交感 AH6a  定位: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交界处。  应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诸证,失眠,多汗,颜面潮红等。  6、子宫 内生殖 TF2  定位:在三角窝前1/3的凹陷处。  应用: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白带过多,盆腔炎;黄褐斑,痤疮;肥胖。  7、神门 TF4  定位: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  应用:失眠,多梦,心烦,疲惫;头痛、面痛、齿痛;荨麻疹,湿疹,瘙痒;戒断综合征。  8、盆腔 TF5  定位:在三角窝后3/1的下部。  应用:带下病,盆腔炎、附件炎。  9、肾上腺 TG2P  定位: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应用:低血压,气血不足,面色晄白,头晕眼花。过敏性皮肤病。  10、皮质下 AT4  定位:对耳屏内侧面。  应用:神经衰弱,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神经性头痛;身体虚弱。  11、对屏间 AT1、2、4i  定位: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  应用:皮肤过敏、皮肤瘙痒。  12、口 CO1  定位:耳轮脚下方前1/3。  应用:面瘫。口腔炎,口角炎,口周痤疮。  13、胃 CO4  定位:耳轮脚消失处。  应用:消化不良,腹胀;失眠、口臭;痤疮,酒糟鼻;肥胖。  14、大肠 CO7  定位:耳轮脚上方的前1/3处。  应用:便秘;肥胖;痤疮。  15、肾 CO10  定位:对耳轮下脚下方的后部。  应用:早衰,脱发;神经衰弱;月经不调。  16、肝 CO12  定位:耳甲艇的后下部。  应用:月经不调,痛经,经前期紧张症;更年期综合征,癔病;黄褐斑,痤疮。  17、脾 CO13  定位:耳甲腔的后下方。  应用: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形容失养枯萎;便秘,腹泻,食欲不振;白带过多,崩漏。  18、心 CO15  定位:耳甲腔正中凹陷处。  应用:神经衰弱;口舌生疮,声音嘶哑;癔病。  19、肺 CO14  定位:耳甲腔周围。  应用:声音嘶哑,咽喉炎;皮肤瘙痒,荨麻疹,痤疮,扁平疣;便秘。  20、三焦 CO17  定位:耳甲腔底部,内分泌内侧,耳孔外。  应用:便秘,腹胀;单纯性肥胖。  21、内分泌 CO18  定位: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  应用: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肥胖;黄褐斑,痤疮。  22、面颊 LO5、6i  定位:耳垂第5、6区交界线周围区。  应用:面部保健美容按摩;面瘫,面痛;痤疮,黄褐斑,扁平疣。。

  

  1.卡他性中耳炎

  卡他性中耳炎又称为分泌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等,常导致鼓室积液,是中耳的一种非化脓性炎症,多发生于幼儿。

  病因

  ①咽鼓管阻塞:常见于增殖体 腺样体肥大、鼻咽部肿瘤和先天性或后天性咽鼓管功能不全 如腭裂等。

  ②上呼吸道感染。

  ③气压损伤:飞机或潜水上升、下降过快,中耳内气压不能及时平衡所致。

  ④放射线治疗后。

  ⑤变态反应。

  ⑥中耳某些类型的细菌及病毒感染。

  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气压保持平衡的通道,平时关闭,吞咽时开放。由于上述各种原因引起咽鼓管阻塞或功能不良,致使中耳鼓室内空气逐渐被吸收且得不到相应的补充而出现负压,从而导致中耳内粘膜血管扩张、窟血、通透性增加,形成中耳积液。

  症状

  主要表现为胸闷、耳闭寒感、听力减退,可伴耳鸣。并有自声增强现象 即别人讲话听不见,而自己讲话觉声音很大,有时头位改变时,听力可有改善。

  检查鼓膜色泽混浊、内陷、锤骨柄移位。如中耳有积液,鼓膜常呈琥珀色或橙红色,并可见到液平面或水泡,鼓膜穿刺可抽出液体。听力检查有不同程度耳聋;声阻抗测听有助于诊断;咽效管功能检查通畅度降低。

  治疗

  ①消除病因:对有鼻咽部炎症、肿瘤、腺样体肥大等应予以治疗。

  ②咽鼓管吹张。

  ③适当应用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鼻内菌:可滴用1%麻黄素制剂。

  ④鼓膜穿刺抽出液体,若液体粘稠可注入座蛋白酶1mg或透明质酸酶1000~1500单位。对反复穿刺无效者可 行鼓膜切开和置放通气管。   

  预防

  预防和及时治疗感冒;注意鼻涕方法;及时去除病因。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为化脓病菌侵入鼓室,发生炎症所致。此病较为常见,分布地区很广,遍及全球,多发生于儿童.。

  病因

  ①咽鼓管感染途径:最常见。在上呼吸道感染、增殖体及扁桃体炎时,感染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儿童因咽鼓管短、宽而直,故更易感染发病。

  ②外伤:鼓膜外伤,病菌直接带入引起感染。

  ③全身疾病:如某些急性传染病或慢性疾病亦可诱发中耳炎。

  症状

  耳痛是此病早期最突出的症状,多为急剧发作,常使患者夜不能寐。可发热及听力减退。当鼓膜穿破后,耳痛、发热随即改善,继而之以流脓症状。

  治疗

  ①抗生素:注意剂量要足,治疗要及时,症状控制后仍应继续应用1周左右,以防复发。

  ②局部治疗:穿孔前应用1%~3%淤甘油滴耳;穿孔后将耳道胺液用消毒棉签拭净后,再滴以0.25%氯霉素液、0.25%氯霉素地塞米松溶液或0.5%新霉素液等。可配合用1%麻黄素呋喃西林溶液滴鼻。

  ③经上治疗无效,鼓膜持续充血、膨出者,可考虑行鼓膜切开术。

  预防

  ①凡患急性上呼吸道炎或急性传染病者,应及时治疗,以防发耳疾,并注意检查耳部,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②积极治疗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如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增殖体增生等,以减少耳部感染的机会。

  ③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水平,防止感冒。

  ④矫正不恰当的鼻涕方法,以免鼻腔或鼻咽部分泌物侵入咽喉管。

  ⑤鼓膜外伤性穿面孔切忌耳道滴药或用冲洗法来清除外耳道内的血液或血块。

  ⑥后期存在鼓膜穿孔的病人,避免耳道进水外,应尽早施行鼓膜修补手术。

  

  正常人耳朵红润而有光泽,这是先天肾精充足的表现;耳朵干枯没有光,泽,可能是由于机体肾精不足;耳朵颜色淡白的人,多怕冷恶风,手脚冰凉;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耳廓干枯焦黑,多发于传染病后期或糖尿病。在耳朵的某些局部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暗红、暗灰等,则有可能是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表现。

  如果耳朵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表示有慢性器质性疾病,如肝硬化、肿瘤等。耳朵局部血管过于充盈、扩张,可见到圆圈状、条段样等改变的,常见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人,如冠心病人、哮喘病人等。

  

  常见的耳朵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类:

  1、耳垂缺损

  耳垂缺损多因外伤、感染等原因所致,不少人因为穿戴耳饰不当引起耳垂裂。

  2、杯状耳杯状耳也常被称为卷曲耳、垂耳等,因为它的外形好像在耳轮缘穿了一条绳子,将其收紧似的,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为环缩耳。杯状耳的畸形对容貌影响较大,还会影响戴眼镜。

  3、招风耳耳轮不能卷曲,整个耳轮无回旋的余地,形成的耳轮又薄,形同贝壳的边缘。这是常见的先天性耳廓畸形,也是民间传说的招风耳。

  4、去副耳有的人在耳前长有一块小肉赘,外形有的像小指肚,有的还长着几个凸起,并带有软骨。由于长在耳前,对面部美容有一定影响.

  5、小耳或无耳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一个并不十分精确的术语,主要指那些重度耳廓发育不全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