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百科 >

富士康是哪国的 富士康是企业吗

2022-06-12 22:11:37 来源: 用户: 

富士康来自哪个(富士康是公司吗)

正文|张巨科

最近一个月,富士康接待了来自路透社、彭博和一些北美科技媒体的几波记者。

这么多记者飞越半个地球来到,当然不是为了见证iPhone X在的第一次大规模生产。

记者希望通过实地考察探索一种可能性——随着贸易摩擦加剧,苹果是否有可能将部分产能从转移到,通过“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来规避风险?

要实现这种可能性,不仅要看苹果的意愿,更重要的前提是制造业能否承接生产能力,从世界工厂的篮子里拿几个鸡蛋,甚至反而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在避免了三轮关税上调后,苹果在新一轮关税上调中瑟瑟发抖。

从9月1日起,分批对价值3000亿美元的对美出口商品征收关税。首批15%关税的产品包括Apple Watch、Apple Smart Watch和蓝牙耳机AirPods。

这还没有结束。从12月15日起,将对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征收10%的关税,其中iPhone占苹果收入的一半。

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电视台分析称,手表和无线耳机的额外关税将使苹果损失5亿美元。如果算上手机,苹果的利润至少会减少50亿美元。

50亿美元不会伤害苹果的骨头。毕竟,2019年第三季度,苹果的净利润超过了100亿美元,更不用说别人账户里的2100亿现金了。

短期经济损失不算什么。苹果更担心的是,未来的贸易摩擦难以预测,会给市场带来一些不可控的风险和冲击。对于目前的苹果来说,市场输不起。

2018年,、和欧洲是iPhone的前三大市场。

今年第二季度,iphone全球销量经历了近几个季度最严重的下滑——3640万部iphone,同比下降11.9%,落后华为200多万部。

在市场,第二季度iPhone销量为570万部,同比下降14%;在欧洲,iPhone销量为640万部,同比下降17%;仅在苹果大本营北美市场,iPhone的销量和份额保持第一,但也同比下降了1.7%。同时,老对手三星增多。

8月16日,库克前往白宫,向抱怨三星是苹果的“头号竞争对手”,但作为韩国公司,三星(越南制造)无需缴纳关税,这让苹果处于劣势。

iPhone太贵了,苹果根本无法通过涨价把资费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面对关税大棒,苹果要么自生自灭,要么将一些代工厂迁出。如果有必要搬迁,他们需要按照市场占苹果营收的比例,转移至少三分之一的产能。

根据最新的供应链数据,苹果在全球拥有59家代工厂,分布在四个——52家,3家,和巴西各2家。

路透社苹果代工数据

其中,和巴西代工厂负责组装生产老旧低端iPhone,主要满足当地需求。

这家代工企业负责组装高端台式机Mac Pro,但《华尔街日报》今年6月爆出消息称,苹果决定将Mac Pro的生产转移到。

全球主要市场的苹果设备基本来自代工厂。富士康、和硕、威斯顿等公司雇佣了数十万工人,组装了数千万台iPhone、iPad、Apple Watch和MacBook。

如果苹果需要转移三分之一的产能,代工厂能处理吗?

四年前,富士康在斯里兰卡开设了第一家苹果代工工厂。在过去的四年里,富士康在南部建造了另外两家铸造厂,分别位于钦奈和甘吉布洛姆。他们还表示,他们计划扩大这些工厂,同时开设两家新工厂。

“富士康将工厂迁至,体现了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商业原则。”富士康业务负责人乔希·福尔格接受了媒体侃侃的采访。他认为铸造厂有很多优势,比如的劳动力成本只有的一半;拥有包括天才工程师在内的大量工人;政府也在提供帮助...

然而,参观工厂的媒体发现,实际情况并不像乔希·福尔格所说的那么乐观,甚至连最有希望的劳动力优势也没有那么明显。

在富士康,90%以上的工人是女性,但女性工人的离职率很高。很多人抱怨工作内容单调,只把这份工作当作一种暂时的生计。

前不久,富士康一家工厂的400名女工集体翘班参加政府教师招聘计划,虽然教师的工资可能只有富士康的三分之一。

为了稳定这些女工,富士康为她们支付了额外的保安费用,为离家很远的工人提供交通和住宿,并在生产线的测试、包装和组装部件方面教会她们至少10项技能,让她们可以轮流从事不同的工作。

即便如此,工人在精密制造方面的技术仍然比不上工人。

库克参观富士康工厂。

组装一部iPhone需要大约400道工序,包括抛光、焊接、钻孔和拧紧。工人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正式上班。

为此,富士康计划从今年起再投入3亿卢比(约3000万元人民币),在建立两个培训中心,三年内培训10万名工人。

富士康为iPhone X规划了两条生产线,但目前只先开了一条,月产量只有6万台。

2016年,郑州富士康有94条生产线,每天生产50万部iPhone,产能是富士康的250倍。

富士康在的产能不仅受到工人数量和质量的限制,还受到供应链和物流的限制。

在富士康位于甘吉布洛姆的工厂,媒体实地走访发现,方圆没有组装零部件的工厂,甚至富士康自己的连接器、机械零件等工厂也没有来。

富士康在甘吉布洛姆的工厂

富士康工厂所需的零部件和半成品,还得运到5800公里外的广东。这些零件装上船后,要穿过孟加拉湾,大约需要一周的航程才能到达第二大港口钦奈港,从港口到公园大约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

支持iPhone的电池工厂位于,但远在2000公里之外的首都新德里东南的诺伊达,电池到卡车需要三到四天。

一部iPhone有成千上万的备件,涉及200多家供应商。零部件一旦出现短缺,就无法按时发货,供应链比传统制造业复杂得多。

苹果在的供应链几乎在24小时车程之内。

央视报道,的供应链有很强的优势。

有一次,苹果在最后一刻改变了iPhone的屏幕设计,当天午夜新的屏幕面板就到了代工厂。12小时后,新的屏幕被嵌入手机。

一位苹果前高管曾向《纽约时报》表示,“现在整个供应链都在。你需要1000个橡胶垫圈?隔壁工厂有一家。你需要一百万颗螺丝?街对面的工厂里有一家。你需要稍微改变一下螺丝吗?三个小时就够了。”

但如果iPhone在组装,前一天能完成的零部件交付时间会延长到7倍以上,供应链也会由短变长,这意味着库存会增加,运费会增加,运营风险也会增加,最大的风险就是断链。

苹果曾经因为断链交过学费。

2012年,伟创力在奥斯汀成立了组装Mac Pro电脑的代工厂。然而,当新机器上市时,工人们突然发现一颗螺丝不够用。

在,一个零件短缺,供应商可以当天供货,但在,什么都不管用。最终,一颗螺丝钉将这款组装的Mac Pro推迟了几个月推出。

2019年新款Mac Pro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曾经说过,iPhone不在组装的原因不是成本,而是亚洲工厂的生产速度快,既能有经济规模,又能有灵活性。

在,苹果供应商的集群效应不仅提供了完整的供应链,还加快了整个供应和生产环节,让苹果每年可以生产数亿台设备,同时只持有几天的库存,这对苹果的自由现金流非常重要。

苹果的困境在于,即使他们冒着“断链”的风险,将组装环节放在代工厂,也可能仍然无法逃脱被征收关税的命运——一直对进口手机SKD(半零配件)征收5%至15%不等的关税,以实施莫迪的“制造”计划,该计划旨在利用庞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加速手机产业链在的落地。

为了降低这一成本,除非苹果能够逐步将供应链转移到,否则这样做要比转移代工厂困难得多。

数据显示,iPhone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链来自31个,其中供应商数量最多,达到349家。产品包括iPhone相机模组、PCB、天线、FPC柔性印刷电路板、扬声器、触控电机、玻璃盖板、玻璃后盖、金属结构和精密连接器等。

2019年,苹果前200大供应商全球有807家工厂,其中有383家,占比47.46%。

从2018年到2019年,苹果前200名供应商总共增加了29家工厂,其中27家工厂位于。

换句话说,制造业在苹果供应链中拥有绝对优势,随着贸易摩擦的加剧,这种优势反而在扩大。

苹果前200名供应商也在设有工厂,2018年有5家,2019年有8家。

苹果的供应链聚集在,原因很简单——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手机消费国。

2018年全球手机产量20亿部,其中制造15亿部,2.25亿部。

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亿部,其中3.9亿部在销售,1.4亿部在销售。

此外,华为、小米、OPPO、vivo等手机品牌也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各种因素的叠加奠定了全球手机制造中心的地位。

不可否认的是,手机产业链确实在向转移,但驱动因素不是苹果,而是手机品牌,它们已经拿下了市场的一半,并有望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因为逐渐对智能手机零部件征收关税,如果手机厂商想要在实现长期发展,就必须逐步将代工厂和供应链转移到。

近年来,手机品牌不断扩大在的代工规模,品牌主不断邀请国内上游供应商在设厂。

2018年8月,小米供应商合力泰宣布将投资140亿卢比(约13.9亿元人民币)在建厂,生产紧凑型相机模组(CCM)、薄膜晶体管(TFT)、电容式触摸屏模组(CTP)、柔性印刷电路(FPC)和指纹传感器。这是第一次生产这些手机零件。

和泰在的工厂

同年12月,TCL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15.3亿元的华星光电模块项目,将集成生产大尺寸电视屏幕和中小尺寸移动终端显示器,计划年产800万块大尺寸电视面板和3000万块小尺寸手机面板。

TCL工业园

今年3月,小米供应商欧菲科技也宣布在设立子公司,实施智能手机微型摄像头和指纹识别模块的生产项目。

这些年来,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手机供应商在投资建厂。可以说,手机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

但手机品牌推动的产业链转移,主要是在国内替代需求放缓的背景下,争夺市场巨大的人口红利。换句话说,制造的目的是优先考虑本土需求,而不是以为基地向世界出口手机产品。

事实上,品牌不仅在这样做,在印尼也是如此。为了争夺近3亿人口红利的印尼市场,OPPO、vivo、华为、小米这两年都在印尼建立了代工厂。

市场的苹果恰恰是最尴尬透明的存在。

2018年,苹果在仅售出170万部iPhones,不到其全球出货量(2.25亿部)的1%。目前,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仅为158美元。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昂贵的iPhones只能是一个长期目标。

只有制造面向全球市场,才能帮助苹果破局,但要想成为世界工厂,就需要具备世界工厂的配套条件和基础设施。

看看iPhone的生产流程,就知道世界工厂的标准是什么了。

2016年,外媒参观了富士康郑州工厂,该工厂占地5.7万平方米,每天可生产50万部iPhone,最多可容纳35万名员工。

工厂位于保税区,海关距离工厂大门只有几百米,省去了材料和零部件的进口和成品的出口,不仅节约了海关成本,还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

计划在和世界各地销售的iPhones将通过卡车运输到距离海关5公里的郑州机场。这个机场进行了大幅扩建,可以起降波音747货机,一架波音747货机可以一次性向世界各地运送15万台iphone空。

IPhone6和iPhone6 Plus由波音747从运往阿拉斯加。

在销售的iPhone在保税区海关完成了从“出口”到“进口”的流程,然后装上了集装箱卡车。一辆集装箱卡车可以装载3.6万台iPhones,陆路运输到达上海苹果配送中心需要18个小时。

郑州新郑保税区海关

平均时间,离开富士康郑州工厂后,一部iPhone天就能到达949公里外的上海苹果店,3天就能到达10138公里外的旧金山苹果店。

高效的物流运输、复杂的流程和系统是劳动力的优势。在过去的30年里,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秘密。

另一方面,目前连工业制造最基本的水电需求都无法保证。

在钦奈的Scribburubud工业园区,政府提供了土地、水电连接,但富士康、戴尔、伟创力等公司自建工厂后,却发现钦奈严重缺水,附近4座水库几乎干涸。

钦奈的菲亚特克莱斯勒、塔塔咨询服务、Wipro等大型制造和IT公司都降低了食堂和厕所的用水量,一些小企业直接让员工在家工作,以降低单位用水量的压力。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钦奈严重缺水。

宇通通信工厂负责人邱斌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的电力设施就像90年代深圳的观澜。夏季用电高峰期,每天停电十几次是常有的事。工厂必须配备备用发电机,否则无法开工。”

除了劳动力成本之外,制造的其他生产资料并没有比明显的优势。比如很多地方,工厂月租金达到30元人民币/平方米,几乎和深圳持平。工业用电是分步骤收费的,价格和广东相差不大。

郭台铭曾告诉莫迪,富士康可以帮助转型成为像一样的制造业巨头,但已经花了30年时间来实现这一目标。

为了赶上,政府和私营部门需要在道路、铁路、港口和其他基础设施上进行大量投资。然而,最近一则大新闻严重动摇了外界对基础设施的信心——一座修建了42年、耗资近220亿卢比(约合22亿元人民币)的大坝,在正式投入使用不到24小时后竟然发生了坍塌...

此外,当大量投资基础设施时,全球供应链就会支离破碎。可以说,有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人成为世界工厂。

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的制造业前景无限,但对苹果来说,毕竟远火难灭。

人为自己挖坑,最后人要自己填。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