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护理婴儿 新生儿常见问题及护理方法!

导读 如何护理宝宝(新生儿常见问题及护理方法!)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一个2个月大的男孩因为父母处理不当,差点窒息。看到这个消息真的让人心碎

如何护理宝宝(新生儿常见问题及护理方法!)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一个2个月大的男孩因为父母处理不当,差点窒息。看到这个消息真的让人心碎。新生儿家长一定要知道常见问题及护理!

新人父母刚开始照顾孩子经验不足,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处理。今天,边肖为新生儿整理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让我们来看看!

1.不可避免的胃食管反流(吐奶)。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食物和胃酸在食管或口腔内的反流。儿童胃食管反流的主要表现是吐奶。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宝宝食道下的括约肌没有发育完全,所以新生儿前六个月经常吐奶。

孩子吐奶时,奶会从孩子的口鼻溢出。如果孩子精神很好,没有异常情况,也不用担心。这是正常现象。大多数儿童在12 ~ 14个月时会消失。如果没有消失,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

那么,新手妈妈应该如何减少宝宝吐奶呢?

1、少量多次喂食。

2.正在喂奶,拍拍孩子。

3.喂奶后让孩子直立半小时左右,轻拍孩子。

4.喂养时尽量减少孩子吸入过量气体。

5.在安静轻松的环境中进食。

二、常见的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新生儿胆红素升高引起的。大多数婴儿会在出生后的第一周见面。新生儿黄疸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生理性黄疸,另一种是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发生在婴儿出生后2~3天。大多数宝宝在2周左右可以自行消退,早产儿一般在4周左右消退。在此期间,多给宝宝哺乳,多吃多拉,可以有效缓解。

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可以在家照顾,仔细观察,不用太担心。但是,如果孩子四肢发黄,尤其是手掌和脚掌发黄,家长就要小心了。父母需要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治疗。

有一种黄疸叫母乳性黄疸,属于生理性黄疸。对于这种类型的黄疸,可以暂停母乳3天,观察黄疸是否缓解,基本可以确认为母乳性黄疸。如果确认是“母乳性黄疸”,没有其他疾病,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大部分母乳性黄疸会在6~12周消退,但如果宝宝被医生判断为重度母乳性黄疸,就要遵医嘱,及时治疗,防止宝宝受到伤害。

病理性黄疸在孩子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发病早、恶化快、持续时间长,可反复出现。对于这种类型的黄疸,家长要慎重,早发现早治疗。

第三,有一种不明原因的哭闹叫“绞痛”。

“我家有夜啼。”对于父母来说,最毁灭性的就是孩子哭了,你却找不到原因。肠绞痛常发生在黄昏时分,发生在孩子出生后2周至3个月内,但确切原因尚未发现。

但随着肠道的发育,绞痛在大多数儿童5个月后会消失,目前尚未发现影响儿童发育。孩子肠绞痛时,我们该怎么安抚他?飞机拥抱、按摩和遵医嘱用药都是缓解儿童肠绞痛的有效方法。

第四,饭后“胀气”。

宝宝两个月左右的时候,如果脸发红,全身发硬,双腿胡乱蹬蹬,哭闹,那么宝宝可能有胀气。为什么会出现胀气?如果是母乳喂养,可能跟妈妈吃的食物有关。比如大豆、萝卜等容易产气的食物。

如果是奶粉喂养,可能是对奶粉和食物不耐受的反应。最常见的原因是喂奶时吸入大量空气体。另外,孩子哭的时候经常吸入气体,引起胀气。

如何减少胀气的发生?

1.母乳喂养时少吃或不吃容易产气的食物;如酸味食品、乳制品、豆制品等。;

2.尽量减少孩子喝牛奶时吸入的气体。母乳喂养时,让乳房与孩子的嘴贴合,不要有空的缝隙。喂瓶时,将瓶子呈30-40度角放置,排出多余气体;

3.给孩子喂奶时,让孩子的头高于腹部,然后轻拍孩子排气;

4.孩子吃奶后,让孩子蹲下或给孩子一个平面拥抱等姿势排出多余的气体;

5.力竭运动。宝宝胀气后,给他做排气运动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也可以增加亲子互动。

五、容易引起并发症的“鹅口疮”。

很多人认为孩子在长牙齿之前不需要口腔护理,这是错误的。1-3个月的宝宝还没有长出牙齿,可以用棉签或者蘸水的纱布清洁宝宝的口腔。

如果白色的奶凝结物出现在孩子的嘴里,并从最初的点状小块逐渐发展到大块,那么孩子可能会患上鹅口疮。鹅口疮不会给宝宝造成疼痛,但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

如果孩子患有鹅口疮,新手妈妈的饮食要清淡有营养,孩子要适当卫生,但不要过量。深圳生活网终于遵医嘱。我相信孩子的鹅口疮很快就会好的。

6.给孩子带来痛苦的“尿布疹”。

什么是尿布疹?尿布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红屁股”。长期泡在尿里或者不修边幅的尿不湿会在宝宝屁股上产生一个小红疹,称为尿布疹。严重尿布疹会导致皮肤破裂溃烂,给深圳生活网的孩子造成很大的痛苦。

保持儿童臀部干燥干净是预防尿布疹的主要方法。如果宝宝出现尿布疹,可以通过勤洗宝宝屁股、勤换尿布、涂屁股膏来治疗。

宝宝尿布疹一般在家长的精心护理下,3天左右就能治愈。如果情况仍然很严重,甚至出现破皮渗水的情况,宝宝还会伴有哭闹和烦躁。不要犹豫,尽快带孩子去看医生!

七、夏季常客“痱子”。

炎热的夏天是痱子高发的季节。白白胖胖的孩子哭是因为身上有痱子。听着频繁的哭声,父母的心里不必焦虑。

宝宝新陈代谢旺盛,容易出汗,但是孩子的汗液系统没有发育完全,汗液无法蒸发,所以容易长痱子。尤其是胖宝宝,脂肪层厚,皮肤皱,汗液不易挥发。

一般来说,痱子可分为三种:白色痱子、红色痱子和脓性痱子。

白色痱子:从针尖到针的大小,白色透明的水泡,不痒,但水泡很容易破;

红痱子:成片出现,周围发红,伴有极度痒痛感,出现快,是最常见的痱子,加重后会变成脓痱子。

脓性痱子:脓性痱子顶部有一个小脓疱,破脓疱会引起细菌感染,严重时会发展为败血症。

新手妈妈今年夏天该如何应对痱子的常客?

1.减少孩子的衣服,少穿被子,保持凉爽干燥,大部分痱子就会消失;

2.儿童长痱子的地方不要佩戴或遮盖,尽量暴露在空空气中;

3.室内温度保持在26度左右,不要太热,保持凉爽通风;

4.保持孩子皮肤干燥清洁;

5.严重的痱子要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