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
中新网北京5月16日电(记者孙)据广播电视总台之声报道,2021年5月16日是第31个“全国助残日”。往年的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开展各种向残疾人传递温暖的活动。今年,围绕“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这一主题,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题成为关注焦点。对于残疾人群体来说,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无疑是关系到他们每个人的现实问题之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提出,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维护的政策体系,加强配套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建设。
近日,记者从接待处对多处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残疾人居家、出行的便利性是否较往年有所提升?在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我们有哪些不足需要补齐?长远来看,无障碍设施建设如何规划?
图片:CFP
“原来很多卫生间都是走楼梯的,对我们来说非常不方便。”南昌市新建区残疾人周先生,坐轮椅出行9年。以前每次出门都要提前打听无障碍厕所的位置。如今,全市大部分公厕都配备了专门的蹲位、扶手和低位洗手台,遇到紧急情况可以一键报警。周先生说:“现在,改造后,都配备了斜坡。有专用卫生间、扶手、报警器,都是自动出来的,对我们来说挺方便的。”
近年来,社会各界不断为残疾人走出家门、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在全国范围内,无障碍乘用车得到推广应用。3400多辆电动车组配备了残疾人专用座椅,城市公交车配备了车载屏幕和语音报站系统。
数据显示,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是他们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基本保障。记者发现,目前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总体良好,但建设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无障碍设施功能不完善、覆盖不全、管理不到位,仍然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短板。
在德州市德城区38路,近年来电子计费“智慧车位”、新能源充电桩、电子公告栏等便民服务设施不断升级。然而,在这条路上经营盲人按摩业务的孙娟,在上下班途中却始终无法正常使用盲道。“一般我们不走盲道,因为盲道上停的车特别多,尤其是小汽车,有时候还有电动车,短路上至少有十辆车,非常不方便。”
根据部分城市的调查,虽然部分建筑前面有坡道,但坡道表面的道路常年失修,凹凸不平,容易造成轮椅翻车,存在安全隐患。河南省漯河市盐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邱新辉从小从事特殊教育工作23年,患有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在他看来,有时候解决问题只需要一个坡道和一个提醒。邱新辉说:“不管是大酒店还是小酒店,基本都没有坡道,还有一些里面有电梯的酒店,外人不知道。”
据了解,目前全国有1737个市县正在系统开展无障碍建设。无障碍设施建设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应当具有包容性。除残疾人外,老年人、孕妇和行动不便的儿童有一定的使用需求。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冯雪表示,无障碍设施建设要提高设计标准,从要求的细节上做到精准。“未来,希望很多残疾人朋友和市民能够参与到这些无障碍设施的更多细节设计中来。”
自2012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以来,各地相继出台了无障碍建设和管理的法规和规章。但由于相当一部分规定是鼓励和倡导的,由于处罚措施不明确,缺乏强制性建设标准,实施效果尚未达到预期水平。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孙伊萍指出,无障碍设施事关全社会全体公民的利益,推动立法通过将有效保障无障碍建设与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管理。“无障碍设施不是给残疾人的,而是给全社会的。它们是供每个人使用的。要在顶楼立法,真正纳入法治,无障碍事业推进会顺畅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