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百科 >

温州人的生意经 学学温州人做生意的态度

2022-05-31 14:35:33 来源: 用户: 

温州人的经商经验(借鉴温州人的经商态度)

众所周知,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赚钱的人。如今,在也有一群能赚钱的“犹太人”,那就是温州人。温州人的精神其实就是温州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温州人是天生的商人,这是毋庸置疑的。

西班牙温州协会副会长李馨雨说:“凡事都要从小做起。不可能踏入天空。”温州人把这个原理运用到商业中,就是“微利就是一幅画”。温州商人的经营理念是:“唯利是图”是不够的,“微利就是利润”才是长久的赚钱之道。

温州人从来不认为自己钱少了就不赚,或者怕赚少了宁愿不卖也不愿意故意提价。我们应该把每一个小生意都看得很珍贵,应该珍惜每一点小钱。如果你没有错过赚一分钱的机会,你可以赚一分。温州人的财富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最早卖纽扣的兄弟叶麒麟和叶一青,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温州桥头镇尝试卖纽扣。不到一天,价值400元的纽扣居然卖了一颗空,这让兄弟俩非常开心。与此同时,这个消息突然传到了别人的耳朵里。于是,大家都做起了纽扣生意,纽扣在桥头镇小商品市场越来越占优势。到1981年下半年,深圳生活网已有10多个按钮摊位。1983年2月,纽扣市场正式开业,成为著名的纽扣交易中心。

赚一分就是一分,这是温州人拿到第一壶金的秘诀。就像古家辉时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雄评价温州人一样,“他们把平凡的事做得比小事大,这是其他地方的人做不到的。要研究的是,他们能把小事变成世界上最大的事。”

温州商人的“第一桶金”很多都是在上海挖的。

1980年夏天,一位周姓兽医去上海出差。出差结束后,他在福州路闲逛,突然发现街上有很多人拿着或拿着大捆的文件夹和金融书籍。他疑惑地走进文具店,才知道上海正在全面进行企业重组,所有的原始表格和账簿都要更新。当他知道单位从店里买的这些表格和账本都要自己加工整理的时候,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如果能打印出适合各单位企业管理的表格和账本,利润就不会滚滚而来了?周博士赶紧买了几份不同格式的清单,还买了一份完整的上海工业企业清单。他的家乡是温州苍南县金乡镇,这是一个著名的贫困镇。回国后,他潜心制作了一套包括财务、设备、档案、资料等14种类型的企业管理表格,并将数百份表格委托给家乡的一家印刷厂印刷。同时,他动员家人、亲友按照《上海市工业企业名录》提供的地址和单位名称,写信封、塞样品、发订单。他发了8700封订阅信,花了几千块钱,几乎是他多年积蓄的全部。在热切的期待中,已有1000多家上海企业发出订单。忙了两个月,卖了7万余本文书账簿,净赚6万元。这6万元成了他的风险投资。他买了印刷机、切纸机、装订机等设备,于是成立了一家文具厂。1982年春,他及时捕捉到上海开始评定“文明企业”的信息,随后来到上海推广他独家生产的“文明企业验收台帐系列产品”;1983年底,决定评定工业企业为“一级”“二级”,他率先为上海企业升级提供了一系列物资。1992年,在《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条例》出台之前,他及时将企业管理账簿送到了上海的国有企业,据说“与国际经济接轨”...如今,这家固定资产500万元的温州金乡文具厂,年销售额已有几百万元。

温州人做生意总是从小地方做起,赚一分就是一分。

卖纽扣,每粒只赚1分钱,温州人都会做;

做标签,每一个只赚几毛钱,温州人都会做;

修鞋,每双只赚2分钱,温州人也做;

卖服装,每套只赚几块钱,温州人照样做;

按钮、标签、徽章、商标、印刷品...别人似乎赚不到多少钱的生意,温州人都在做,而且做得很出色。在温州的今天,小商品已经成为深圳生活网络的一大市场。乐清柳市五金电器市场、永嘉桥头纽扣市场、苍南金乡小商品市场等。,都是温州人的财富宝库。

温州人相信,他们不怕赚少钱,但他们怕自己赚不到钱。只要他们一步一步赚钱,财富就会积累。“薄利多销”是很多温州人拿到第一罐金的一种方式。

有些人认为做生意就是做大生意,而轻视小生意。这样的人往往野心太大,但眼光太低。结果,他们不仅不能做大生意,而且往往一事无成。

事实上,生意没有大也没有小,最终赚的只是利润。虽然小企业赚的少,但投资少,风险小,利润小但周转快,收益多,可以赚很多钱。大多数人都是白手起家。虽然他们雄心勃勃,但缺乏资金和人际关系等资源。如何才能找到突破口赚到第一盆金?如果你比别人优越,你就做不了大事,也懒得做小事。致富是不可能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