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百科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简介

2022-05-29 10:52:16 来源: 用户: 

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活字印刷发明发展。

首先,活字印刷的发明

北宋发明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改进雕版印刷。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他在清代宋仁宗(公元1041-1048年)制作了粘土活字,进行了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毕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水泥做同样规格的坯体,一端刻反身字,凸起的字高与铜边的厚度相同,经火淬硬,成为单个水泥活字。

二、活字印刷的优势

雕版印刷可以印刷数百甚至数千本书,对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雕刻费时费力。大书往往需要几年时间,存放盘子需要很大的空间,经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印刷量少又不需要重印的书,印版就成了废物。另外,刻印时发现错别字,很难更改,往往需要重新刻印整个刻印。

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以随时放在一起,大大加快了制版时间。印刷后,活字可拆卸重复使用。而且活字比刻字占用空间小,便于存放和保管。这样就显示了活字的优越性。用活字印刷的想法由来已久。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效率。

第三,活字印刷的普及

但是,他的发明在当时并没有得到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他创造的泥活字没有保存下来,但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流传下来了。周必达(1129~1204),宋代学者,曾名纪国公。晚年向沈括学习毕升的方法,自己印制作品。他还做了一个小改动,把铁板换成了铜板。铜板的传热比铁板好,使胶粘剂容易熔化,但铜板比铁板贵。姚枢(1201~1278)在元代提倡活字印刷。他的孩子们杨谷用活字印刷书籍,这成为朱Xi的小学和最近的记录,和吕祖谦的东莱经典的历史。

【/h/】但杨固的泥活字是宋人在毕升之后改进的技法,而不是毕升的独创技法。清康熙六年,翟石齐为饶州官,收磁户,作《易经》。据专家分析,所谓绿磁(活字)可能是青瓷粘土制成的陶瓷活字。1718年,山东泰安人许制造了陶活字并印刷了《易经》。他将泥土煅烧,制成活字,用于排版和印刷书籍,仍然使用毕升使用的方法。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