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百科 >

董其昌(欣赏董其昌的书法原作)

2022-05-27 23:40:06 来源: 用户: 

  

  董其昌认为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傒、赵伯驹、赵伯骕以至马 远夏 圭辈。南宗则王摩诘 王维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 浩、关(仝)、董 源、巨 然、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他将唐至元代的绘画发展,按画家的身份、画法、风格分为两大派别,认为南宗是文人之画,而北宗是行家画,崇南贬北,提倡文人画的南宗,贬抑行家画的北宗。在南北宗论中董其昌亦有自相矛盾之处,标准不一,对同属南宗的文人画家的评价亦有褒贬等等,反映了理论上的混乱。与董其昌同时的陈继儒、莫是龙、沈颢等人亦倡导或赞成南北宗论,他们彼此呼应,对明末及清代的绘画发展产生了影响。

  希望能帮助到你?_?

  参考资料:

  

  董其昌:(1555-1636)明代著名书画家。

  他的字、画以及书画鉴赏,在明末和清代名声极大。善画山水,远师董源、巨然和黄公望。其画风笔意安闲温和、清新秀丽。

  他提倡用摹古代替创作。又以禅宗的南北派比附绘画,称\"南北宗\"。他是尚南贬北,抬高文人画的地位,打击压制和他相抗稀奇的\"浙派\"。其山水作品,用笔柔和,秀媚有余,魄力不足,缺乏气势,且多辗转摹仿。

  其字画价值很高

  

  清代前期书坛崇尚董其昌书风的主要原因是,康熙帝爱好董书。科举殿试是由皇帝主考,能写一手皇帝喜欢的书体,在阅卷时的确能占有优势。康熙三十六年 1697汪士鋐、姜宸英同中进士的那一科当属典型案例,姜宸英久困山林,以“江南布衣”闻名,屡试不中,当时已经七十高龄,擅书法,与汪士鋐齐名,时称“姜汪”。姜氏因康熙帝识其书法风格而被特擢一甲第三名 探花。而汪士鋐举一甲第一名 状元,此科状元、探花皆当时书坛名家,学董高手,一时传为美谈,并将清初崇董书风推向极致。

  包世臣还将汪士鋐书列入“佳品上”。其实汪士鋐的书法师承并非董其昌一家,学董只是受到时风左右。在题《沈凡民印谱》中汪氏自述其学书历程云:“初学《停云馆》《麻姑仙坛》《阴符经》。入都后,友人陶子师讥为木板《黄庭》,因一变学赵,得其弱;再变学褚,得其瘦。晚年尚慕篆、隶,时悬阳冰《颜家庙碑》额於壁间,观玩摹拟。”作为帖派嫡系的汪氏,晚年却尚慕篆、隶,书法观念开始逐渐转向碑派,在董风弥漫的当时确属难得的新声。

  再从汪士鋐的学术背景来看,这一转变并非偶然。汪氏生平著述甚富,尤勤于考古,曾著《瘗鹤铭考》。《鹤铭》刻于江苏镇江焦山西麓崖壁,其书被誉为“神仙之迹”。因以干支纪年且撰书人仅具字号,故其作者与镌刻年代历来众说纷纭,大要在晋唐之间,而以南朝梁说较为通行。此铭尝崩入江中,人鲜有知者。清康熙五十一年 1712冬,原苏州知府陈鹏年与汪士鋐等命工起残石于江中,剔垢得铭文八十六字,其中九字残缺。残石经缀合复位,于焦山定慧寺大殿左侧建亭储之。汪氏所著《瘗鹤铭考》即以鹏年所出石本为图,列诸卷首,备采昔人之论,并引张弨《瘗鹤铭辨》折衷之,搜罗汇考颇称详尽。碑派书法经典--《鹤铭》的早期研究著作竟出自一位帖派楷模之手,正说明清初书法由帖学转入碑学之过程是渐变而非剧变。

  

  师于古人,取于自然——这是明代董其昌提出的绘画理论。

  南北宗论——董其昌完成了“南北宗说”并把它总结为较系统的学说。

  

  发端:顾恺之 晋、王维 唐、郑虔 唐

  文人画 Southern School,亦称“士夫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 参见“南北宗”。 文人画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汉代,张衡、蔡邕皆有画名。唐代诗歌盛行,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使后世奉他为文人画的鼻祖。

  

  相传,董其昌任南京礼部尚书时,一次回松江祭祖,应超果寺当家之请,为新建的一览楼写一匾额。览楼二字写得很好,那个“一”字总是写不好。

  当时,围观人群中有个瘸腿乞丐挤了进来,冷笑说:“这事何难?”只见他脱下草鞋,蘸上墨,一挥而就,那“一\"字气势雄伟,实属好字,董其昌正想和他交谈,霎眼乞丐已不知去向了。

  过几天,董其昌在无锡又遇见那个乞丐,就相邀他到松江,两人同登方塔,眺望府城风光。

  那乞丐说自己便是铁拐李,董就跪拜要求学仙。

  铁拐李说:“相爷洪福齐天,可惜没有清福。”

  董愿抛弃荣华富贵,必欲学道。铁拐李要董其昌一起跨向西林塔,董正在踌躇时,铁拐李已一跃而过,在西林塔顶上笑着招手呢。

  又过几天,董其昌去一古庙,拜访熟悉的老方丈。刚巧方丈请客,邀董一起就餐。稍停,来了八个衣衫槛楼的人,其中一个是女的。大家拱手问讯后安座入席。席间,只见盘盘菜肴都是些孩子手、脚、头等烹煮。董其昌不敢动筷,只见八人狼吞虎咽,一会儿早已吃得盆底朝天。

  这时,殿后跑出一个跛足和尚,一边收拾碗盏,一边将盆中汤汁舔个精光。董其昌的一个随从家人,因腹中饥饿,看见有半碗汤剩着,他端起碗就喝,等到主人喝止时,那汤早已咕嘟嘟下肚了。

  等到老方丈送客回来,董其昌责问他胆敢在朝廷命官前吃人肉,可知犯法?老方丈笑呼呼他说,“这是乌首何,长成人形的千年难得,吃了能长生不老。”董其昌叹无福享受,但总是心不死,立即派家人去追回那帮人。家人骑快马一路追去,每逢岔路口必有人指点,最后总算追上那跛足的,可总不肯回去。家人拉住他手中铁杖爬上一座山的半腰。李仙在家人背上击了一掌,家人便张口呕起来,只觉得天旋地转,双足凌空,一头栽下山来幸亏双手紧抓拐杖,着地时用那棒支撑,不致受伤。但一问当地人,原来已落在广东地界了。

  那个家人吃尽千辛万苦。当他回到松江时,正逢着“民抄董宦”的事件,董府已被上万农民烧成一片瓦砾场。那个家人回到叶榭水月禅院出家为僧。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