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百科 >

维生素k3的作用(维生素K有些啥本事?)

2022-05-27 00:17:20 来源: 用户: 

维生素k3的作用(维生素k有哪些技巧?)

说到“维生素”,我们并不陌生,尤其是对于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等比较常见的家庭成员,很多人对它们的具体功能很容易说一、二、三句。但说到维生素K,估计很多人都会摇头:“那是什么?”?有什么用?\"

事实上,生活在深圳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但经常被忽视。细心的朋友在购买维生素D或钙片时,可能见过“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K+钙”等复杂的膳食补充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搭配?维生素K有什么用?

01

促进钙沉积。

防止骨伤。

维生素K有三种常见的形式:维生素K1、维生素K2和维生素K3。维生素K1主要是我们饮食中摄入的,维生素K2主要是肠道菌群合成的,维生素K3是人工合成的。

维生素K可以促进骨骼中钙的沉积,促进骨骼健康。其中,维生素K2对骨的调节作用最为显著,能促进成骨细胞,抑制破骨细胞,对预防骨折有明显作用[1]。

蔬菜中主要含有维生素K1,摄入后在人体肠道菌群的作用下可转化为维生素K2,从而进一步促进骨骼健康。

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包括豆类、绿叶蔬菜、动物性食物和鱼类。比如芥蓝(440μ g/100g)、菠菜(482.9μ g/100g)、白菜(145μ g/100g)、猪肝、鸡蛋等。[2]

白菜炒豆腐干、油菜炒鸡蛋、菠菜豆腐汤,这几组食材都有很好的补钙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菠菜中草酸含量高会影响钙的吸收,因此需要将菠菜焯水去除大部分草酸。

焯水菠菜的方法:在锅中加入更多的水,淹没蔬菜。水大后,加入洗好的菠菜,15秒左右取出,放入冷水中冷却。

02

新生儿容易缺乏。

决定凝血功能要及时补充。

维生素K是凝血因子的必要辅助因子。一旦缺乏,就会影响凝血,导致出血。新生儿一段时间内维生素K水平偏低。如果有足够的维生素K补充,需要3周左右才能慢慢升到成人水平。[1]

如果体内维生素K严重缺乏,就会发生新生儿出血性疾病,症状包括皮肤出血、流鼻血、消化道出血、头皮血肿等。最危险的是颅内出血,可能危及生命。

研究表明,婴儿和哺乳期母亲口服维生素K1对预防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有显著效果,无需担心摄入过多引起的毒性。[1]

03

每天吃足够的深色蔬菜。

不用担心维生素K缺乏。

维生素K缺乏一般不太可能发生在正常人身上。成年人维生素K的适宜摄入量为每天80微克,孕期保持不变,而哺乳期母亲的适宜摄入量为每天85微克。[1]

其实获取足够的维生素K是非常容易的,按照《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每天只需要吃300-500g的蔬菜(深色蔬菜是最好的一半)。

维生素K1的含量未列入《食品成分表》。根据农业部的营养数据库和《现代临床营养学》的数据,日常蔬菜中维生素K1的含量见表[2,3]。

图表基础:农业部和现代临床营养学。

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中维生素K1的平均含量高达226.3 μ g /100 g [1]。如果每天吃三种以上不同种类的蔬菜,总共可以吃300-500g(其中一半是深色蔬菜),很容易就能达到维生素k的推荐摄入量。

此外,建议搭配一些豆制品、乳制品、动物性食品,含有维生素K2,可以达到更好的补充效果。

总而言之:

对于新生儿、慢性病患者、皮肤愈合慢、不明原因出血、骨密度低、服用减肥药的人群,维生素K需要格外注意。

如果在平时的饮食中不能吃到足够的蔬菜,可以吃一种含有维生素K的膳食补充剂作为补充。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