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百科 >

很多高校公布了博士扩招规模(高校开学时间)

2022-05-24 15:00:15 来源: 用户: 

  

  我就是在北京的一个高校。十多年了。当年没扩招。研究生少所以到高校很容易,也算是人才吧。

  前几年扩招,高校现在已饱合基本不进人了。

  不过紧缺专业还是招人的,大多数招博士,硕士在几个大城市基本上已不行了。地方城市还差不多。

  不过你长的漂亮或有关系那又另当别论。根据我们学校的情况,有多本科生靠走后门也进了高校。他们大多干行政,在我们官本位的学校干行政比当老师吃香。老师要上课写文章课题评比等,累的要死,而干行政只有做班不好,只他就是很轻松了。

  也有个别没学位证的本科生调到行政部门三两年不想坐班而转到了教学部门当老师,后台硬,没办法,不过这种人大家都看不起,其人也有自知之明,集体活动从来不参加。

  如有问题再问吧,我讲的比较直接比较内幕。

  

  今年硕士扩招数量 相较去年有望增加18.9万人,还将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的规模,预计将增加32.2万人。

  扩招的硕士、专升本,侧重于应用人才的培养,重点投放在服务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的领域,这些领域现在非常缺人才。

  今年确定扩招研究生,具体哪个学校哪个专业,扩招多少人,还需要再等等通知

  

  目前的情况看,还是比较少的,并不是因为硕士博士数量已经超标,实质上几年以来,对硕士和博士是在缩招而不是扩招,所谓扩招,扩的都不是正牌的传统研究生,而是一些专业硕士。

  但目前就业形势却非常有意思,硕士博士很难走上与之相应的科研岗位,原因也很简单,这些岗位都被一些非硕士和博士提前占据了。

  

  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以下主要阐述“硕士研究生”。

  蛋糕不变,而分蛋糕的人变多了,所有人分到的蛋糕就会变小。硕士研究生扩招,未来流入市场的硕士人数不断增多。所以,与之前相比,硕士研究生找工作的竞争肯定会加剧。也就是所谓的研究生“贬值”。

  但硕士研究生真的“贬值”了吗?我不这样认为! 硕士在就业市场中,年龄不算大,专业知识更丰富,综合来看,比本科生更有竞争优势。

  的一份就业调查显示,学士、硕士、博士三种学历中,找工作时性价比最高的学历是硕士。相比于青涩的本科生,雇主更愿意雇用专业度与年龄都更成熟的硕士研究生。而且,硕士比博士要年轻,职场的可塑性更强。

  因此,在刚毕业的学生中,硕士的平均年薪比本科高出一万多美元。硕士与博士的工资差不太多,但硕士每年的工资增长幅度会大于博士,因为硕士会更有可能从事企业内管理、销售、营销、市场等高薪岗位,而博士则更多在研发岗位,增长幅度有限。

  尤其在我们的就业市场中,国企、事业单位招人,对应聘者学历的要求都是就高不就低,招高学历者似乎成了一种“政治正确”。在这类单位中,本科生在简历关往往就被筛选掉了。从我的本科、研究生同学比较来看,研究生同学的收入与发展,要普遍强于本科同学。

  所以我认为硕士研究生扩招并不是因为自身的贬值,而是根源于未来的职业市场需求标准,随着社会的整体进步和知识经济的爆炸性生长,更多的行业倾向于那些拥有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或拥有更高学历的优质群体。正如近年来普通本科高校学生就业难问题,一方面在于本身素质能力不强,难以适应职业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就业时公司企业对高学历水平的青睐;基于以上原因更多出身普通本科的大学生更愿意通过一年的努力来换去一个\"镀金\"的机会,而这也是囿于高水平大学在办学和资源上的先天优势,这也是更多大学生对考研\"趋之若鹜\"的本源所在,同时更多高水平大学也愿意提供这么一个平台,所以,如法学考研扩招,不是因为硕士研究生质量的\"滑铁卢\",而是因为学历供应市场的需要,更多的本科大学生选择考研,其结果当然是高校硕士研究生名额的\"水涨船高\",当然也不可否认某些高校为了迎合某些学生的\"研究生学历\"要求扩招,在吸收更多生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个人认为这种情况占据少数。

  所以,与过去人才供给不足的时代相比,现在的硕士研究生确实越来越多,总体身价“贬值”,找工作竞争更加激烈。但横向比较,硕士研究生比本科生要好找工作,而且平均薪水也更高,发展机遇也更多。

  

  据了解,目前我国在校博士生已超过13万人,仅次于和德国。预计到2010年,我国博士生培养规模将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已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300多个,目前仍在不断增加。的本科、硕士生、博士生的比例是36:4.2:1。与国外发达相比,10个硕士才培养一个博士,而我国4.2个硕士就培养一个博士,从而造成博士生的培养规模较大,培养质量、科研资金等无法得到保障。由此目前我国在校硕士生超过50万,而在校研究生超过500万,至于专科生,由于开设的院校太多,并且专科生的资格考评不是特别严格,无法得到具体数据。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