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百科 >

北大牌匾通知书 北大新版“大学堂”

2022-05-21 07:37:39 来源: 用户: 

北京大学牌匾通告(北京大学新版“大学堂”)

从今天开始,北京大学3800多份本科录取通知书将陆续抵达全国各地。去年,清华大学“第二校门”的立体告示让无数学生羡慕不已。今年,北京大学“大学堂”牌匾的告示惊艳亮相。除了北大本科生的录取通知书,还有7封来自不同年龄层的“北大新生”写的信,将寄发学生对北大的期待和祝福。

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是基于“校门一开,燕园总是新的”。北京大学中文系袁兴培教授亲笔题写的五个字“录取通知书”印在你眼前。镀金的字是要花很多钱的承诺,也是开北大的一把钥匙。

打开录取通知书,大学堂的牌匾位于正,旁边有一个小碑文:北京大学始建于1898年,初名“帝国大学堂”。“从今天开始,这扇门将迎来一张新面孔。百年名校张开双臂,拥抱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期待新生力量,传承北大基因,书写新未来。”

打开牌匾所在的页面,一张A4大小的录取通知书正式出现。“左下角的线条勾勒出博雅铁塔和武鸣湖的剪影,大美大学的春夏秋冬也会因你的到来而增添一丝色彩。”硬录取通知书也可以竖立起来,成为一个独特的收藏,上面刻着专属的纪念,献给每一个新生。

随着新修订的通知,他们带着一份特殊的新生礼物来到了新生的家。北大邀请了7位北大学子,亲自为即将进入大学校园的2019级新生写一封信,为他们讲述不同时代的北大故事,分享他们作为北大学子的独特青春体验。70年来,一代代北大人成长成熟,在校园里度过了鲜活的学生时代和闪耀的青春。

从1958年历史系大一新生范进士、1959年生物系大一新生许志宏、1977年经济系大一新生文海、1983年西班牙语系大一新生董强、1986年社会学系大一新生周飞舟、2006年信息科技学院大一新生黄,到2010年化学分子与工程学院大一新生庄,其中不乏“敦煌女儿”, “新世纪初的北大校长”“从乡村知青到海外学者”“中法文化的费雷尔”“传承儒家风格的北大学者”“29岁博士生导师”“攀登珠峰的北大博士”。 七位北大学子追忆初入燕园时的心情,分享求学路上的身体历史,道出成长岁月中的心路历程。

他们会以故事的形式讲述自己想说的话,以书信的形式手写,通过《颐和园路五号来信》短视频传播。以信为媒,他们将传承北大精神,延续燕园情怀,追寻新时代,奋斗新征程,献礼祖国70岁生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