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百科 >

好声音哪个台 好声音在哪播

2022-05-16 04:28:15 来源: 用户: 

哪个频道是好声音(好声音在哪播)

2021新一季《好声音》即将回归,导师阵容和节目组都有大动作。

新一季《好声音》将沿用九季“四导师”阵容,全面升级为“八导师”阵容。

《市场营销2006》前期爆料的导师阵容包括刘欢、李克勤、李荣浩、汪峰四位“大导师”,袁娅维、萨默、黄霄云、戴蒙德四位“助理导师”。

《好声音》这次采用八人导师模式,势必会掀起一波夏季声音合成热潮。

最新消息指出,《好声音》的录制发生了变化,刘欢被那英取代,成为名副其实的“八朝元老”。

当然,更多的观众还在质疑四位助理导师是否合格。

节目开播十年后,关注度和话题度每况愈下。毕竟以前的“好声音”有多出彩,反映了今天的处境有多尴尬。

从爆款综艺到无人问津,这几年的《好声音》经历了口碑下滑、收视率断崖式下滑的局面。因此,“自救”成为必要的选择。

刚看完《好声音》的自救,不禁感叹:还有谁能真正拯救《好声音》?

开启内部综合选秀新时代,具有潜在危机。

可以说,《好声音》开启了内娱音综合选秀的新时代。

自2012年第一季度《好声音》诞生以来[/k0/]国内市场和大众开始聚焦《好声音》选秀。

我是歌手,最强音,梦想之声等。,来了一个又一个。

《好声音》凭借强大的导师阵容、优秀的业余歌手、新颖的选秀方式,在2012年如雷贯耳,引爆了大众的眼球和认知。

让大家见证继2004年《超级女声》盛况之后,又一个现象级的音色合奏团的出现。正如后来的导师王力宏所说:“这是一个现象级的文化奇迹。”

一群来自那英、刘欢、庾澄庆、杨坤的导师汇聚一堂,让其他节目相形见绌。

盲听、盲选、翻选,光靠声音征服评委,让业余选秀看起来更公平。

从结果来看,《好声音》几乎覆盖了当年所有的热搜和话题,口碑和人气持续上升。

第一季,收视率从最初的1.4,一路攀升,甚至达到了6.1的巅峰,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

从第一季《好声音》中脱颖而出的梁博、夏天、袁娅维等人,如今已经成为内地乐坛的中坚力量。

他们各自在音乐和综艺方面的成就蒸蒸日上。归根结底,这些歌手今天的所有成就都得益于“好声音”的出现。

得益于这股热潮,第二、三季的《好声音》在内娱音的综合选秀中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准,收视率和美誉度居高不下。

第四季邀请了天王周杰伦做导师,无疑是锦上添花。

但是,和很多“综合N代”一样,经历过破6年辉煌的人,未来也将面临即将到来的“七年之痒”。

然而巅峰时期的“好声音”突然被换了,反转猝不及防。

过去的辉煌挡不住变化,自救迫在眉睫。

“综合N代”在经历了巅峰辉煌之后,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盛极而衰的境地。“好声音”陷入困境的线索来源于失去招牌名称“好声音”。

《好声音》作为一部业余声音综合稿,有必要处理好业余和音乐两个核心问题。节目前七季,大部分选手都采用封面的形式,既然是封面,那就要涉及到“版权”的问题。

然而,由于版权市场相对不成熟,好声音中也出现了鱼的缺失。

第四季,选手章雷演唱《因为思念谁而孤独》。因为版权未授权的问题,这首歌的版权费把节目相关方告上了法庭,索赔上百万。

2012年至2015年,浙江卫视、灿星制作有限公司获得荷兰Talpa公司授权,之声成功举办。

然而在2016年,原主Lions开口了,版权费从200万飙升到6000万。

不愿妥协的“好声音”无奈改弦更张,不得不在第五季改名为《新歌》。

随着名字的变化,“好声音”的人气也随之变化。如果第四季的《好声音》还能保持4.8的收视率,《新声音》已经交付了2.1的评分,太可怕了。

《新歌》虽然制作了两季,再次成为“好声音”,但观众的热情和关注度却很难回来。

“有节目,没有选手;比导师更有趣”成了《好声音》最大的困境。

随着程序一个季度一个季度的运行,能记住它的玩家屈指可数。热点不再是选手和歌曲,而是越来越聚焦明星导师。

从周杰伦到王力宏,节目开始靠偶像支撑节目,靠感情争取收视率。难怪有网友在网上评论,“李健的笑话救不了好声音”。

没有辉煌的球员,也不可能产生辉煌的球员。观众走马观花地看着节目,却想不起来谁唱了什么歌,谁先进去了。我只是好像记得导师们好像在为选手而战,热情地评论。

相比之下,回想起杨坤承诺的“我会开32场演唱会”和汪峰的“你的梦想是什么”,至少他们还在大家的记忆中。

一场选秀节目需要强大的选手来支撑。

但随着各种选秀节目雨后春笋般涌现,有天赋的选手屈指可数,“好声音”也不再是唯一的出圈方式。

就像当年LAY在《少年之名》中曾直言:“前面有那么多浪,没有好的前景。”

那些不劳而获、资质平庸或“川式猪肉”的人,成了进驻选秀节目的主力军,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变得“差一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好声音》哪里能给乐坛传递出“好声音”?

此外,近年来随着《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等一批团体选秀节目的兴起,“单枪匹马”的好声音似乎无法应对“群殴”的选秀节目。

选秀节目如火如荼,明星们别忘了参与。

《乘风破浪的姐姐》、《乐队的夏天》等一批综艺节目,将音乐、比赛、真人秀结合在一起,不仅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和关注度,还掀起了仍在走老路的“好声音”危机。

在网综和选秀的夹击下,“好声音”就像是货架深处的一个罐头,没人在意的结果只能是等待过期和废弃。

或者终于意识到自己正处于被淘汰的深渊边缘,“好声音”终于醒悟,开始思考如何“自救”。

然而,无痛自助可能会让现状变得更糟。

爆款成了鸡肋,自救行动变得跃跃欲试。

从横空出世的爆款综艺空到陷入瓶颈的平庸综艺,即将迎来10周年的“好声音”越来越像鸡肋——可惜品牌被抛弃多年,却无解现状。

自救和如何自救成为“好声音”的当务之急。

于是,我们看到了《好声音》看似大刀阔斧的改革,可以精细化,所有的升级都那么无痛。

前面我们说过,《新歌》经过两季的制作,重新获得了“好声音”这个名字。

同时增加了周杰伦、王力宏等代表音乐“黄金一代”的歌手担任评委。

然后,在《好声音2020》中,也是选秀出身的李宇春第一次被邀请当导师,导师队伍变得更加年轻。

用感情挽回观众是“好声音”自救的第一步。

自救的第二步是赛制的设置,增加了比赛的游戏性。

每位导师的学生席位减少到6个,指定学生的“封麦”权限也启用了(比如单宜春在PK环节封麦,不参加PK)。

同时,“一键收麦”也适用于导师。封闭的导师无法争取到自己喜欢的学生,反而增加了大家排兵布阵的难度。

最值得注意的是,《好声音2020》增加了“原创曲目”。

赵、宋宇宁等人凭借着在《好声音》舞台上出色的原创表现,大大增加了自己的人气。

所有这些举措看起来都雄心勃勃,誓言要让“好声音”重回巅峰。但每一个举动的背后,都有经不起推敲的东西。

随着人气明星导师的加入,整个节目的重心也从选手转移到了导师身上。听音乐三分钟抢人半小时。

选手唱什么,唱什么并不重要。导师如何点评,如何耍花招,才是话题中心。

记得在赵PK斑马森林的对决中,在最后时刻转身保护赵成功晋级。但此时,镜头聚焦的不是在灾难中幸存的赵,而是泪流满面的。

诚然,这样的举动可以理解为李宇春对歌手的怜悯,但选手的表现难道不应该是竞技比赛中最重要的吗?

导师成了重头戏,选手成了陪衬,粉丝们津津乐道,路人迷茫,完全无动于衷。这样的感情只能换来尴尬。

增加的原创曲目更像是撇水,看起来像是抄袭《好歌》的风格。

虽然有赵、宋宇宁、斑马森林等原创歌手,但他们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可惜没有船过水的痕迹,“好声音”的没落也无法让这些原创歌手和歌曲出圈。

说到底,只是《好声音》舞台上的一场巡演。即使宋宇宁的《那一年,少年》红遍网络,大放异彩,也不是出自“好声音”的舞台。

说到底,所谓的升级、转型、创新,都成了展示和拼命的尝试。

“雷声大,雨点小”,既不是一个能在乐坛站稳脚跟的歌手,也不是一首唱功高的歌曲。

热闹的观众不尽兴,想听歌的人不满意,吃力不讨好。《好声音》逐渐成为一个好故事、好演技、好广告,但没有“好声音”。

说起这几年的“好声音”,你想到了什么?

是不是第四个赛季夺冠,却频繁出现在各种选秀比赛中的蒋敦豪?

还是章雷和扎西平措夺冠后就消失了?

还是决赛走调却依然拿到冠军奖杯的邢汉明?

有人说《好声音2020》打破了节目的颓势,单依纯成为近年来最当之无愧的冠军。

有这样的评价,也许只是因为之前的情况,这太可悲了。

回顾过去十年的“好声音”之路,我们发现“好声音”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

今天的《好声音》就在岔口:就像《歌手》,太早了会关门,但只会错过;或者破釜沉舟,抱着归零的意识,期待东山再起。

砍断枯树的树枝来生活远远不够。只有连根拔起,重新种植,才有生存的机会。

只是没人知道,还有谁能拯救这个老牌综艺节目?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