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百科 >

红鲤鱼与绿鲤鱼 ​红鲤鱼与绿鲤鱼与驴”的衰落与自救

2022-05-14 09:02:39 来源: 用户: 

红鲤鱼与绿鲤鱼 红鲤鱼与绿鲤鱼与驴”的衰落与自救 红鲤、青鲤(红鲤、青鲤、驴的衰落与自救)

前段时间,一夜爆红的片仔癀被炒上热搜。东阿阿胶,医学上被称为茅台,受此事件影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后者上市25年,创造了无数传奇:价格涨了几十倍,每公斤价格从最初的80元涨到后来的6000多元,涨价74倍,累计分红超过50亿...

凭借在国内阿胶行业独一无二的领先地位,东阿阿胶自1996年上市以来业绩一路增长,巅峰时期股价接近100元大关。近年来,东阿阿胶以“驴皮涨价”为由连续多年提价,几乎每年都会提价一两次,甚至被诟病“涨得比房价还快”。但由于东阿阿胶价格上涨,整个阿胶产业价格暴涨,自然带动了以阿胶产业为支柱产业的东阿县经济发展。

“阿娇以东阿命名,东阿因阿娇而出名。”这个以阿胶闻名海外的小县城虽然人口只有40万,但阿胶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2018年,仅东阿阿胶的产量和出口量就占全国的75%和90%以上。

据了解,2018年当地阿胶行业从业人员近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当年,东阿县实现GDP 215.38亿元,而仅阿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就达89.72亿元,占当地GDP收入的近一半。

“阿娇兴,东阿星;阿娇强,则东阿强”。对于东阿县来说,阿胶产业不仅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更是一张城市名片。东阿县因其悠久的阿胶制造历史,在有“阿胶之乡”的美誉。然而,2018年轰动全国的阿胶造假危机,给当地阿胶行业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当时有媒体透露,东阿县曾用牛皮下脚料甚至骡皮为原料制作阿胶。“泰泰药业”等知名企业曾委托当地厂家加工劣质阿胶糕。其他一些乱象,如“假阿胶加工没有卫生标准”、“工人一直用手工劳动”、“不法商贩加明胶勾芡”等,在当地屡见不鲜。

事实上,早在2002年和2010年,央视就曝光了东阿县阿胶厂家用马皮做驴皮生产阿胶的事件。时隔八年,东阿县再次因阿胶造假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当地阿胶行业和东阿阿胶等知名阿胶企业也陷入舆论漩涡。

劣质阿胶因提取杂质不能被人体吸收,导致肠梗阻,危害人体健康。那么,为什么“指马为驴”的行业造假和乱象屡禁不止呢?

根本原因在于驴皮价格居高不下,驴皮库存不断减少,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使得驴皮价格一路上涨。然而,东阿阿胶效仿茅台,多次提价,推高了驴皮价格。在驴皮价格高峰期,一斤驴皮的价格在100元以上,整块驴皮的价格可以达到3000到4000元。

与驴皮相比,马皮、骡皮、猪皮价格便宜,在暴利的驱使下,一些厂家往往在阿胶原料中加入非驴皮材料。

此外,阿胶是否具有滋补作用,在业内一直存在争议。12320健康公益热线官方微博曾宣布,作为阿胶原料的驴皮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而这种蛋白质由于缺乏人体必需的色氨酸,并不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

虽然此后官方博客发布了道歉声明,但阿胶的高价和层出不穷的造假行为,对东阿阿胶和东阿县的阿胶产业仍有不同的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东阿县从事阿胶行业的注册企业数量为2859家,而现有企业数量已减少至1709家,数量减少一半以上。

另一方面,东阿阿胶作为当地阿胶行业的龙头企业,其经营状况也不容乐观。2017年至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3.7亿元、73.3亿元、29.6亿元、34.9亿元,扣除非返校节后的净利润分别为19.6亿元、19.1亿元、-5.3亿元、-0.39亿元。

虽然东阿阿胶在亏损后一直在努力自救,比如出售试图转型的子公司、进入线上市场、降价、清理库存等,但市场份额一直在下降,从2012年的80%下降到2017年的62.9%。

同时,东阿县在造假风波后也采取了发布阿胶、阿胶糕的团体标准、成立东阿阿胶产业诚信联盟、开展大规模市场整治活动等一系列措施控制行业造假。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阿胶的市场环境,但要彻底扭转阿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局面,远没有那么简单。

就阿胶的原料驴皮而言,东阿县大力发展阿胶产业,当地“东阿黑驴”于2013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该县一直将建设“第一养驴县”作为产业发展目标,但原料短缺始终阻碍着当地企业的发展。

董贤县政府官网的一份官方文件曾指出,“驴的服务价值逐年弱化,驴的养殖效益低下,导致农民养驴积极性不高,存栏驴数逐年减少。驴皮供应的下降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制约了阿胶产业的发展。\"

此外,当地中小型阿胶生产企业中,除少数拥有自己的R&D中心的企业外,大多产品同质化严重,存在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的现象,极大影响了阿胶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驴”走得不好的同时,东阿县的另一个养殖业也在逆势“养鱼”。人们常说“红鲤绿鲤驴”,

东县能与驴养殖业相提并论的,是黄河流域当地的鲤鱼养殖业。传闻真正的阿胶需要从东阿打水,而另一个东阿特产东阿黄河鲤鱼也面临着东阿县阿胶“叫好卖不好”的尴尬局面。

黄河鲤鱼,“金鳞红尾,身长姿美,游姿优美”,是“四大名鱼”之一。东阿黄河鲤鱼产于东阿县,因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黄河鲤鱼之冠。东阿县被渔业协会命名为“黄河鲤鱼之乡”。

近年来,为大力发展当地鲤鱼文化产业,东阿县还出台了《关于实施“东阿黄河鲤鱼”品牌创建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形成了以优质黄河鲤鱼为核心,集保种、养殖、养殖、科研、流通、餐饮、休闲、文化为一体的产业体系。

但必须指出的是,东阿县黄河鲤鱼目前产量有限,市场占有率远不及河南黄河鲤鱼。尤其是由于缺乏知名餐饮企业,东阿县的黄河鲤鱼成了“巷子里的酒”——鲜为人知。郑州的黄河鲤鱼,在“A5黄河鲤鱼”等知名餐饮企业品牌的带动下,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东阿县的黄河鲤鱼什么时候能跳出“龙门”,给当地带来真正的财富“钓鱼体验”还是个未知数。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