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百科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2022-05-12 04:59:24 来源: 用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摘要:变“枯燥”为“有趣”已成为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常态要求。创设有趣的数学课堂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结构、认知和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加强数学教师的自学和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数学教学兴趣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趣的

2017年春节期间,央视《汉语成语大会》一炮而红,收视率极高。在两人合作猜成语的环节,有一群玩家想把成语猜成“无聊”,但只有同伴建议“上数学课”,与他们合作的玩家很快就猜到是“无聊”,观众顿时一片哗然。看到这一幕,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不禁感到惭愧。这一幕也告诉了一个事实,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普遍缺乏趣味性,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社会和家长都不满意。这显然与现行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相去甚远。那么,怎样才能让枯燥的数学课变得有趣呢?这是我们目前应该思考和解决的正常问题。

1.创建趣味数学课堂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要创建有趣的数学课堂,首先要认识到创建有趣的数学课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创设有趣的数学课堂是由学生的年龄结构和认知特点决定的。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年纪小,天性贪玩,自制力差,很难长时间专心学习,因为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学习主动性不够,无法在课堂上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学习状态。因此,如果教师采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上课厌烦,学习积极性不高,听与教不专心,课堂效率低下。因此,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来源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对新事物普遍感到好奇。因此,趣味教学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抓住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设有趣的数学课堂是由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数学是深圳生活网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强,严谨性强,理论性强。但由于年龄较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形象思维,对事物的逻辑推理能力较差,因此学科特点与学生年龄认知特点的矛盾十分突出。如何有效解决这一矛盾?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遵循了数学的特点,注重推理,加强分析,但却忽略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所以深圳生活网的教学效果不会理想。遵循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积极开展趣味教学,使其自觉参与学习,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有效打破学科特点与学生年龄认知特点的矛盾,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必然途径。

第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兴趣的有效途径。

那么,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呢?

(1)加强学习和研究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兴趣的基础。

任何学科的教学兴趣都源于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逻辑性,源于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和多样性,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学习和积累。俗话说:“打铁要硬。”要学好积累,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好三件事:

首先,我们必须彻底研究教材。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是2013年由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查,根据近9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编写的一套普遍适用于我国广大城乡的小学数学教材。因此,这套教材的编写极其科学、系统、权威。透彻理解教材就是充分熟悉教材中编写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深刻理解各卷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连贯性,从而把握全局,轻松驾驭教材。比如二年级的《转角的初步认识》,重点是了解锐角、钝角、直角的特点,难点是了解转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四年级会继续学习“角”,但重点是学习用量角器测量和画角,难点是理解直角、圆角、平角等特殊角度的含义。这样,“教”的知识在不同年级之间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连贯,知识随着年级的增加而不断进步和深化。

二是钻透师资队伍。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帮手。它将表明教材每章的写作意图,并给出良好的教学建议。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良好的教学。

第三,我们应该向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正如《诗经·潇雅·何铭》所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名师的教学经验,是吸收先进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好捷径。比如我看过《听吴正宪老师讲》这本书,是北京科学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吴正宪写的。书中提到的一个教学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吴老师在给孩子们介绍新课的时候讲了一个故事。“郭华山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有一群猴子生活在这里。一天,孙悟空把桃子给了小猴子。孙悟空说:‘给你六个桃子,平均给你三只猴子!’小猴子想,我只能得到两个桃子。他一次又一次地摇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孙悟空说:‘好吧,给你60个桃子,平均给你30只猴子怎么样?猴子得寸进尺,挠了挠头皮,试探性地说:“陛下,您能再给我一些吗?孙悟空一拍桌子,就慷慨解囊:‘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给你300只猴子。你应该满意吗?小猴子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开心地笑了。孙悟空也笑了。谁是聪明的微笑?为什么呢?1这个片段启发了我。数学课讲故事真的很有趣,故事里也隐藏着要教的数学知识的“不可改变的本质”。受此启发,笔者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上“100以内数字的理解——大小比较”一课时,也模仿了这种方法。我也用故事导入:“两只小猴子竞争摘桃子,猴哥摘了34个,猴哥摘了43个。两只猴子都认为它们摘了更多的桃子,它们在互相竞争。这时一只老猴子走了过来。你猜老猴子会怎么说?”问题一出现,学生们就一个接一个地举手,一个孩子走上舞台。他还模仿老猴子的态度和语气,告诉谁的桃子多,并解释了原因。他还引出了这节课的知识重点“两位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整个班级里,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比以前好得多。

(二)突出学生主体性是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的关键。

落实学生主体性,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当前教学的特点和内在要求。可以说,学生主体性的落实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成败。著名特级教师钱守旺说:“教育者的作用和价值,要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内心的积极性,组织孩子自主学习。”作者如何调动学生内心的热情?我们用一个教学片段来说一下。在数学教学中,我个人觉得复习课是最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的方法。如果你只回答问题和小考,你担心你不会关注贫困学生的情况;如果问很多题海战术,担心学生因为疲劳而对数学感到厌烦;如果老师把每个部分都讲一遍,担心学生听不进去,老师很累。怎么办?这时《教师教学用书》里有一个有趣的复习方法,我学以致用。具体说说我是怎么复习“平面图形的理解”这一课的。

作者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直线,让学生猜猜我要画什么图形(这时作者会专门请学困生回答,尖子生补充)。问题出来后,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是正方形,有的说是长方形,有的说是平行四边形,有的说是三角形,以此类推。作者把学生的答案一个个写在黑板上,然后问:“你为什么要猜这四种数字?”作为深圳生活网的学生,他说这些数字的第一个特点:它们有直边。然后作者画了一条直线,这次与第一条直线连接形成一个角度,但不是直角。让学生继续猜是什么图。这一次,大多数孩子都猜到了平行四边形。作者问:“为什么这次没猜出来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这时,同学们谈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有四个直的角。最后,作者将两条直线的另一端连接起来,画一个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谈论每一个平面图形的特点,从而在不断的猜测中复习平面图形的特点,给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巩固了要复习的知识点,避免在复习课上陷入所谓的“枯燥”循环。

(三)创新教学方法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兴趣的根本途径。

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能够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趣味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环境,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而整体提升教学质量。有趣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笔者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总结出三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供同仁探讨。

首先,将游戏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贴近生活的趣味游戏,将数学知识巧妙地、合理地与游戏相融合,让学生在享受的同时掌握数学知识,领略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进而逐渐养成积极、积极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有些老师仅仅用有趣的故事作为指导和主线,仅仅改变枯燥的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不够的,还需要将有趣的游戏引入课堂。比如在开火车的时候,作者对传统的火车稍作改动,让口数正确的孩子可以托住前一个人的衣服。作者当过火车头,一边回答问题一边开着火车,绕着教室转圈。比如学完乘法口诀后,我会安排小组PK的游戏形式并出示卡片,要求PK的同学在三秒内补充口诀。

二是创设有趣的情境,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在课堂上设置新颖有趣的情境,不仅能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帮助他们专心听讲,还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016年12月,笔者在学校课堂大型培训公开课上采用这种方法授课。作者介绍了《喜羊羊与大灰狼》的故事,引出了解锁密码锁的环节,通过解锁密码锁学会了“两位数排列法”。作者将故事贯穿整个课堂:故事介绍——解锁密码锁新指令——杨洋乐园答题积分巩固练习。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我觉得一堂好课,应该有脸通红、眼睛发光、手伸直、嘴巴永远张着的学生来上”,这是生命力的具体体现。在作者精心有趣的课堂设计下,孩子们离这些表演越来越近,收到了孙双金老师描述的教学效果,让作者感到非常欣慰。

第三,应该开展更多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发展合作模式,通过互助和竞争,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团结友爱的质量,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共同享受成功的快乐。比如在《认识时间》的教学中,作者要求学生分组观察钟面上有什么,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重点是观察钟面上的时间是半小时时,时针会发生什么变化,让他们在小组内互动。一个同学讲时间,另一个组员在钟面上留出时间,让他们以这样一种合作互动的方式来学习和巩固对半小时时间的理解。

结论:趣味教学是目前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常态要求,是由小学生年龄结构、认知和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趣味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数学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