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百科 >

合肥滴滴快车真实收入 淮北滴滴快车真实收入

2022-05-05 13:20:21 来源: 用户: 

合肥滴滴快车实际收入(淮北滴滴快车实际收入)

5月8日,合肥:网上购车稀里糊涂账户定价谁说了算——平台服务费被拉入神秘追踪。

新华社记者程式华、胡睿、贺希岳

市民土草。com打车贵,司机投诉平台高。网约车平台收取的服务费几何?你和司机核对过账单了吗?

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访调查,并对比了乘客缴费单和司机缴费单的明细,二者差距在25%至35%不等。如何围绕这些提款把“稀里糊涂的账”变成“清账”?记者采访了网约车平台和专家。

偷偷溜走“画”

多位网约车司机告诉记者,滴滴的网约车平台从网约车司机的运营费用中提取平台服务费,每笔订单的提取比例在25%左右甚至更高,不透明。

近日,记者在下午非高峰时段乘坐合肥一辆网约车,行程近10公里。到达目的地后,记者将账单与网约车司机孙师傅进行了比对。记者支付了24.29元,而司机的实际收入为18.32元。简单计算发现,平台抽取5.97元,抽取比例为24.5%。而且,司机账单上只显示了扣除基础信息服务费后的0.5元,并没有反映平台图纸。

(记者的账单)

(孙师傅的账单)

晚7: 00高峰时段,记者在合肥乘坐另一辆网约车,行程3.5公里。在公交车上,记者与司机苏师傅聊起了平台抽水的话题。苏师傅说他不知道平台抽成比例,也不太在意这个话题:“反正要抽成钱,你叫它少抽是不可能的。”记者到达目的地后,将这一说法与苏师傅进行了对比。记者支付9.75元,苏师傅实际收到7.31元,百分比为25.02%。

(记者的账单)

(苏师傅账单)

北京司机贾师傅反映,网上购车平台不固定,没有明确的账单和解释。他们一般不方便问乘客交了多少钱,只能让站台抽签。偶尔问问乘客,会发现在高峰时段或长途订单时,平台的抽机率可以达到35%甚至更高。“你跟客服沟通的时候,人家根本就不关心你。”贾师傅说。他还打电话询问平台的情况,但客服要么支支吾吾,要么踢皮球。

一位网上汽车司机说,国内像他一样经常使用滴滴汽车平台的司机有上万人,每个人每天都在被抽中,这是一笔巨大的收入。有司机也表示,网络汽车平台公司的运营和软件维护需要成本,公司也需要利润,这是可以理解的。

网车平台公开相关数据

滴滴汽车公司回应记者关于网约车司机平台“抽不出”的问题。

乘客和司机定价规则(北京快车)

滴滴汽车公司CEO孙舒表示,以2020年的数据为例,滴滴汽车公司司机收入占应付乘客总额的79.1%。其余20.9%中,10.9%为旅客补贴,6.9%为企业运营成本(技术研发、服务器、安全、客服、人力、线下运营等)。),税收和支付费用等。,而3.1%是网约车业务的净利润。

有网约车司机提出滴滴“高抽率”后补贴司机和乘客的想法,为什么不直接降低“抽率”。滴滴网车公司回复称,为鼓励司机在雨雪天气、早晚高峰、节假日出行高峰以及需求旺盛的地区多接单,平台将鼓励司机更加努力、变得更好。如果完全遵循“平均主义”,就意味着失去了供需调节的灵活性,在高峰期和热点地区更难打车。

但也有网友不认可滴滴的解释,认为太大,让人分心。面对滴滴汽车公司给出的服务费定价规则和榜单数据,部分网约车司机认为,与网约车平台相比,司机是分散无组织的个体,处于天然的弱势地位。平台建立完善服务费收费标准,司机只能被动接受。

合肥一位出租车司机朱世福告诉记者,一年多来,网约车平台为出租车司机提供的免费服务变成了服务费,按单个里程收费。距离越长,电荷越高。至于服务费标准的制定过程,司机完全没有发言权,什么时候开始收,怎么收,收多少。

记者发现,在网车平台以格式合同形式提供给司机的服务合作协议中,要求司机同意“按照我公司不定期更新的费用结算标准定期或不定期结算”。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谢表示,根据《民法典》确立的平等主体间民商事合作的法律规范,网约车平台的结算标准和内容应当清晰透明,不能被云雾遮挡。同时,法律明确规定,平台不合理免除或者减轻责任,加重驾驶员责任,以格式合同限制驾驶员主要权利的,视为无效。

网约车平台画出来,谁来“定调”?

平台成本几何?服务费标准怎么定?驾乘人员如何表达诉求?面对网约车平台,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

2016年,《出租汽车运营服务网上预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指导全国网上出租汽车管理工作。《办法》还规定,网络汽车运价由市场调节,但市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实行政府指导价的除外。北航工业与信息化法治战略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赵空表示,这些措施已经实施了五年。互联网时代,特别是新冠之后,新经济发展迅速,需要与时俱进,出台更具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

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莉认为,网上叫车平台都是大公司,业务遍布全国。对于这种跨越地域的互联网经济新形态,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制定规则并不有效,需要相关部委积极行动。要在监管体制机制层面创新,在社会高度关注的具体问题上及时回应公众诉求,如借鉴传统出租车行业价格听证会,规范网上叫车平台定价机制和服务费比例等。

一位长期关注网上叫车领域并在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作的专家建议,从反垄断和保护劳动者权益等方面加强对平台的监管。该专家认为,考虑到认定该行业垄断的难度,如认定企业在市场中的支配地位以及其行为是否存在合理的商业理由等,需要大量证据,操作难度大,需要创新反垄断监管机制。一些国际组织正在制定的《数字服务法》和《数字市场法》就是一种探索。例如,这些法案提出,当一个平台的本地用户数量达到当地人口的10%时,应将该平台列入重点反垄断监管企业名单,在不适用传统反垄断复杂标准的情况下,更容易从实际操作层面实现对平台的有效监管。

赵认为,在形成较大规模的平台公司赋能传统产业的同时,也出现了服务收费不透明不合理、强迫入驻用户“选择专属”等新问题,不利于优化营商环境。大型平台公司是经济发展中的新市场主体,因此有必要在监管层面寻找新的方法和新思路。

此外,部分网约车司机建议相关部门和团体组织采取有效机制,为保护网约车司机合法劳动权益提供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