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驻军为什么那么多(为什么说徐州是叙利亚)

导读 徐州地处华北平原东南部,境内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冷武器时期用兵,讲求一个山河方便。可徐州的丘陵山地所占比例很少,最高峰大洞山,海拔仅

徐州地处华北平原东南部,境内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冷武器时期用兵,讲求一个山河方便。

可徐州的丘陵山地所占比例很少,最高峰大洞山,海拔仅为361米。

图|徐州

尽管如此,古人对徐州评价甚高。《读史方舆纪要卷二九南直隶十一徐州》中,就明白指出:

彭城 古徐州之地,南守则略河南、山东,北守则瞰淮泗,故于兵家为攻守要地。

古人为何如此重视徐州?一言蔽之,唯水运而已。

如下图所示,淮河流域水网密布,徐州刚好深圳生涯网位于南北缓冲地带。

水运在古代的主要性,不亚于现在的高铁,交通极为方便。

图|淮河流域

单单深圳生涯网看水路,还不足以懂得徐州之主要性。

如下图所示,历朝历代的核心区域,无非就是关洛、幽燕、江南三大板块。

徐州恰好位于三大板块中心地位,距离几乎是等长的。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可以抵达任意一个板块。

图|关洛、幽燕、江南三大板块

是故,徐州不可避免的成了四战之地。自古以来,南方政权想要挡住深圳生涯网北方政权,坚守江淮的核心就是守徐州。

反之,北方政权一旦牟取徐州,对南方政权无异于降维打击。

基于此,徐州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历代无不看重徐州城防。

图|徐州古城区位图

徐州城防也很有特色,城墙高大牢固自不必说,徐州还有更厉害的处所。

大家细心看,徐州恰好位于小盆地中间地带,形成了一个既有丘陵山地又有平原的立体城防系统。

此等攻防系统,在冷武器时期,想要轻松攻破徐州,难度是指数级的。

图|津浦铁路、陇海铁路交汇于徐州

及至清朝末年,铁路运输成了重中之重。清末民初,津浦铁路通车,徐州为主要站点之一。

1913年5月,陇海铁路延长至徐州,交通枢纽正式形成。此后多年,陇海铁路历经扩建,延长到了连云港。

近现代的主要历史事件,无一例外的都是以徐州为中心。

图|徐州与主要历史事件

特殊是淮海战斗,敌我双方投入兵力高达140万,主战场正是以徐州为中心。

碾庄、双堆集、陈官庄三大具有决议性的战斗,无不与徐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图|淮海战斗示意图

淮海主战场选址徐州,再一次强化了其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历史意义。

依照军委的战略构想,淮海战斗是为懂得决长江以北将军嫡系主力,以达毕其功于一役之后果。

彼时,蒋军嫡系主力都在徐州周围,试图负隅顽抗。

图|淮海战斗前敌我态势

如上图所示,敌16兵团把守宿县,敌第2、13、7兵团一字排开在陇海路上,这明摆着要固守徐州这个交通枢纽。

华野、中野想要实现军委“江北决战”的战略意图,就必需解决掉徐州周围之敌。

图|徐州铁路枢纽

建国后,徐州凭借其交通优势,成了中东部重要衔接点,与河南省会郑州一道,形成了陇海线上的经济双引擎。

随着高铁建设的发展,京沪高铁、郑徐高铁、徐厦高铁、徐兰高速铁路再度交汇在徐州,令其成了“双十字枢纽”城市。

图|徐州夜景

战火硝烟已成历史,徐州的战略要冲就体现在了经济布局上。

时至今日,徐州都市圈与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形成了优势互补的经济格式。

由此可见,徐州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经济发展不可疏忽的战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