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快递员待遇怎么样(顺丰快递员的工资明细)

导读 作为快递高峰期,顺丰在保持高标准服务的同时,从未放松内部激励。以亿为单位的涨薪,似乎成了顺丰快递的常态。除了现金奖励,顺丰快递已经

作为快递高峰期,顺丰在保持高标准服务的同时,从未放松内部激励。以亿为单位的涨薪,似乎成了顺丰快递的常态。除了现金奖励,顺丰快递已经通过股权激励将核心员工与自身紧紧捆绑在一起。这种捆绑的利益关系也间接促成了顺丰快递高标准服务的护城河。这两天顺丰快递的快递哥们特别开心,因为老板王伟要给快递员涨工资了。

7月22日,顺丰快递一名快递员爆料称,公司将斥资2亿元增加快递员收入。经新京报核实,发现涨薪属实。

据了解,顺丰将于2021年8月1日至12月31日的五个月期间,在不变现有收派条款的基础上,投入超过2亿元增加快递员收入。

继格力、小米的大股权激励和京东之后。COM的加薪,SF也加入了这一波员工加薪。

当然,SF不仅仅是加薪。自上市以来,顺丰发布了两项针对核心员工的股权激励。激励股目前市值高达6.33亿元,人均可受益的股权激励市值高达30万元。

在SF工作应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与SF之前的福利相比,这2亿元的加薪似乎没什么特别的。

据老虎证券员工持股计划显示,2021年春节,为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顺丰快递向快递小伙伴发放股权激励共计近6.5亿元。

包括2.5亿元的加班费,3.7亿元的春节特别奖励,顺丰快递老板王伟自掏腰包拿出2500万红包。

去年,顺丰还爆出王伟给全体员工发奖金5亿元的消息,平均每人888元。

从长远来看,提高员工工资可以保证员工的幸福感,更好地提高服务水平。作为一家以快递为主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顺丰的员工工资并不低。

根据顺丰快递2020年年报,老虎员工持股发现,顺丰快递薪酬支出总额达到243.12亿元,员工平均年薪高达19.94万元。

这个薪资水平即使和一些互联网公司相比也不落后。

相比之下,互联网行业新贵小米2018年的平均年薪为20万元。顺丰员工的薪资水平接近小米之前的水平,所以顺丰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并不容易。

扎实的薪资水平让顺丰快递拥有了同行无法企及的服务口碑,也为顺丰快递铸造了独特的护城河。

自2017年上市以来,顺丰的营业收入从71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539亿元,三年间营收翻了一番多。期间,顺丰全年净利润增长50%。

此外,随着股价的不断上涨,顺丰王伟的财富规模早已位居快递行业第一。

如今顺丰独特的服务口碑成为其在市场逆境中的坚强后盾。

2021年第一季度,被誉为“快递行业茅台”的顺丰快递迎来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季度亏损11亿元。顺丰快递给出的解释是业务拓展、资本支出、业务整合、薪酬补贴等方面。



然而,这种损失的情况并没有持续下去。第二季度,顺丰预计利润在16.29-18.19亿之间,扣非后净利润18.68亿元。

顺丰快递持续扩张的短期阵痛确实值得。

目前,物流业的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西南证券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物流支出约14.9万亿元,预计2025年我国物流总支出将达到19.3亿元。

在全社会对物流效率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下,SF牺牲短期利益,强化长期战略,确实是一个长远之举。

被誉为“快递行业茅台”的顺丰快递之所以有如此强的市场竞争力,除了执行力强、薪酬有竞争力之外,丰厚的股权激励也有和合的贡献。

根据老虎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告信息,自上市以来,顺丰已发布两项核心员工股权激励计划,股权激励总数达到1026万股,目前市值达到6.33亿元。

其中,2017年计划下,限售股总规模为274万股,获奖励人数达808人。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的奖励计划还包括20名核心外籍员工。因为无法参与限制性股票奖励计划,顺丰还特别准备了5.94万股股票增值权进行奖励。



2018年,顺丰再次为1203名核心员工设立732万股限制性股票,为29名外籍员工设立13.87万股股票增值权。

有2000多名员工参与了这两项股权激励。按照顺丰7月23日的股价计算,顺丰股权激励计划人均最高可用股权激励市值高达30万元。

老虎员工持股发现,SF也为股权激励设置了相应的绩效考核条件。

以2017年股权激励计划为例,该计划同时对公司业绩指标和个人业绩进行评估。

业绩方面,2017年和2018年分别较2016年设定扣除非净利润增长不低于15%和40%的考核目标。

2018年,股权激励计划设定了2018年和2019年的考核目标,非净利润较2017年增长不低于10%和24%。

作为员工福利和薪酬的补充,SF的股权激励不仅为员工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收入,也成为核心员工就业稳定和企业业绩上升的有力保障。

作为快递行业的茅台,顺丰为资本市场上演了足够多的精彩瞬间。在准备下一个十年的关键时刻,顺丰能否继续保持“快递巅峰”的美誉?我们将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视觉。本文数据来源于SF快讯、新京报、经济网、证券报、西南证券、证券时报等。